“民歌大觀”走進“小河淌水的地方” “花燈王子”唱響馬幫千年詠嘆曲

中新網昆明2月27日電 (記者 胡遠航)“霜降時節夜風涼,小星點點照愁腸;郎要出門趕馬去,留妹家中好孤單……”由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中國新聞網、中國新聞社云南分社、中共大理白族自治州州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民歌大觀”第七期——《小河淌水的地方》云南經典民歌音樂分享會將于28日亮相中國新聞網。屆時,有著“彌渡花燈王子”美譽的周美潤將為海內外網友帶來一首《趕馬調》,唱響悠悠馬幫的千年詠嘆曲。
馬幫,是按民間約定俗成的方式組織起來的一群趕馬人及其騾馬隊的稱呼。馬幫是中國西南地區特有的一種交通運輸方式,也是茶馬古道主要的運載手段。在年復一年的艱苦跋涉中,為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喜怒哀樂,趕馬人創作豐富多彩的民間小調,它們被統稱為“趕馬調”。
周美潤所在的大理彌渡,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流傳著豐富多彩的趕馬小調和花燈歌曲,是遠近聞名的“民歌之鄉”“山歌之鄉”“花燈之鄉”。蜚聲中外的中國民歌《小河淌水》就是以彌渡民歌《放羊調》《月亮出來亮汪汪》為母體整理改編而成。
此次“民歌大觀”走進彌渡,周美潤獻唱《趕馬調》,意在展現當地特有的馬幫文化。“彌渡是茶馬古道的必經之地,南來北往的馬幫不僅給這里馱來了繁榮,也帶來包括趕馬調在內的豐富多彩的文化。”周美潤說。
在《趕馬調》這首曲子中,周美潤唱出趕馬人對愛人的不舍和對家庭的擔當;前半部分悲婉曲折;后半部分抒情而又高亢。
周美潤介紹,趕馬調主要反映趕馬人的生活、感情及愿望。有的描述了走夷方的凄苦生活,有的表達了離別時的依依不舍,有的用于交代趕馬經驗;曲調有的高亢,有的悠揚,有的哀婉。
“這些小調是趕馬人獻給大地也是獻給自己的詠嘆曲。”在周美潤看來,趕馬調好似冬夜的篝火,溫暖了跋涉者疲憊的身體,也照亮了前行人的心。
如今,盡管茶馬古道和馬幫皆已遠去,但周美潤認為,馬幫文化和馬幫精神將永續。
“馬幫大多數時間是在野外度過。面對險惡的環境,他們始終保持勇往直前、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周美潤說,這種精神值得傳承下去。(完)

文娛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4日 14:28:57
- 2025年05月04日 09:18:42
- 2025年05月03日 15:01:43
- 2025年05月03日 10:00:54
- 2025年05月02日 20:38:59
- 2025年05月02日 16:41:16
- 2025年05月02日 10:44:41
- 2025年05月02日 08:48:56
- 2025年05月02日 08:48:06
- 2025年05月02日 08: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