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不當反“傷身” 身體出現這些情況千萬別大意
跑步是一種簡單高效的有氧運動
適當鍛煉可以強身健體
但運動不當則可能突發意外
跑步時要注意什么?如何遠離猝死危險?
注意!當身體發出這些預警
千萬別忽視↓↓
多人遇險
都因同一種運動
近日,2025湖北江陵長江半程馬拉松賽道7公里補給站附近,一名30多歲的男子突然暈厥倒地。慶幸的是,本次賽事醫療急救跑者當時離男子200米左右,他于30秒內抵達現場展開施救。
經快速評估,男子已出現嘆息式呼吸。通過胸外按壓與AED電擊,患者逐漸恢復微弱呼吸。8分鐘后,120急救車抵達現場,隨車醫生表示,“現場處置果斷精準,為后續治療爭取了決定性時間!”
“五一”假期當天,一中年男子在深圳洪湖公園西門跑步時出現胸痛、呼吸困難,隨后倒地并失去意識。危急時刻,市民、洪湖公園工作人員在120調度員的指導下一起施救。
隨后,深圳市人民醫院院前急救人員到達現場,男子在送醫途中逐漸恢復意識,目前生命體征平穩。
跑步別太猛
心臟真有可能會“累崩”
為何不少看似健康的年輕人會出現運動性猝死?專家介紹,靜息狀態下,心臟每分鐘泵5升血,隨著運動量的增加,心率增快、血壓升高,心臟泵血量會越來越大,肌肉需要大量血液(約50升)。若本身心臟功能有問題,再加上劇烈運動,心臟無法負荷超高的工作量時,就會“累崩”。
此外,高溫、低溫、高濕等也是誘發運動性猝死的因素。
當心臟驟停發生前,身體會發出一些“預警信號”,千萬別忽視:
經常性心慌、氣短、胸悶;
睡覺時經常胸悶難受,無法平躺;
胸悶,偶有刺痛感;
激動時心跳加快,胸部有明顯不適感;
走路時間稍長或速度快時,會胸悶、氣喘、心跳加快。
心臟驟停發作前1個小時會發出“預警信號”:當上述癥狀越來越嚴重,可能會突發意識喪失的現象,如暈厥、全身抽搐或持續性意識喪失等,這是阻止心臟驟停發作的最后機會,務必盡快到醫院診治。
跑步過程中心跳加速很正常,但如果出現心慌癥狀,需高度重視,及時就醫檢查。
心臟驟停
要抓住“黃金4分鐘”
心肺復蘇術
心肺復蘇術是搶救心臟驟停患者的主要手段,如遇他人突然倒地,判斷無呼吸、無意識后,應立即實施心肺復蘇術,抓住“黃金4分鐘”,搶救越及時,成功率越高。
AED
AED(自動體外除顫儀)配合心肺復蘇術共同使用,可成倍提高心臟驟停的搶救成功率。AED如何使用?快來掌握知識點↓
開:打開AED的電源開關,儀器會發出語音指導后面操作。
貼:將電極片貼在患者胸部,一個放右上胸壁(鎖骨下方),一個放在左乳頭外側。
插:將電極片插頭插入AED主機插孔,開始分析心律,需5~15秒。
電:如果機器建議除顫,確保無人接觸患者,按下電極鍵。一次除顫后,應立即繼續心肺復蘇,反復至急救人員到來。若分析不用除顫,則繼續心肺復蘇。
跑步愛好者
如何遠離“猝死”危險?
運動前排查風險
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心血管系統檢查,徹底排查潛在疾病威脅。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需要對心肺功能、血壓等進行檢查。
保證充分的熱身
熱身一般占總運動時間的10%~20%。運動前熱身,能讓盡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謝能力,以保證在進入高強度運動后,人體能量代謝能滿足運動的需求。
這3個熱身動作,簡單實用!運動前一定要做↓
大腿后側拉伸;
大腿前側拉伸;
高抬腿。
運動量不宜過大
長跑有利于心臟健康,但要循序漸進。初練者可從3000~5000米開始或持續20~30分鐘。
運動中適量補水
長時間運動,應及時補充水、運動飲料、能量棒等,建議每跑5公里喝100~150毫升溫度適宜的水。
身體不適時別運動
有人覺得感冒時跑步出出汗能好得更快,其實不然。生病時,身體的免疫力會變弱,病毒更容易趁虛而入,可能引發病毒性心肌炎。
結束時不要立刻停步
跑步結束后最好再走10~20分鐘,同時做深呼吸,給身體一個緩沖時間。可配合做靜態拉伸動作,如弓步壓腿、側壓腿等。同時,不能馬上洗澡、吹空調等。
跑步務必“當心”
健康適度,量力而行
若出現胸悶、胸痛、心慌等
應第一時間就醫
謹防意外發生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一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