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八旬退伍老兵王成幫:用半生光陰為城市披綠裝

分享到:
分享到:

八旬退伍老兵王成幫:用半生光陰為城市披綠裝

2025年04月25日 21: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烏魯木齊4月25日電(陶拴科)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新疆庫爾勒市,89歲的退伍老兵王成幫每天準時出現在庫爾勒市成幫柳苗圃基地。30余年義務植綠,150萬株苗木扎根城市,這位曾兩次與癌癥抗爭的老人,用“成幫柳”書寫綠色傳奇。從戈壁灘到“梨城綠肺”,他用鐵鍬與汗水詮釋著“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

  四月下旬的孔雀河波光粼粼,兩岸垂柳依依。這片延伸30余公里的生態長廊,正是王成幫帶領團隊打造的“綠色動脈”。站在河畔的王成幫身形清瘦,斑駁的軍綠色外套沾著新泥。

王成幫。陶拴科 攝

  戈壁種下“綠色夢”

  1956年,20歲的王成幫從甘肅踏上西行列車,三天三夜的行程里,車窗外連綿不絕的戈壁忽閃忽閃劃過視野。“直到看見了幾棵樹,眼前才慢慢出現村莊,有樹的地方才有人煙,我就想著等我在這里扎根了,一定要去栽樹。”

  來到部隊的第二年春天,他和大家一起開始種樹。“我們自己育苗,最早在部隊營房、院墻以及周邊的路上栽種,每年都在擴大范圍。”

  從營房院墻到周邊道路,戰士們用紅柳、沙棗與肆虐的風沙較量。“那時沙暴一來,雞蛋大的石頭滿地滾,汽車都得停駛。”回憶往昔,王成幫仍會不自主地瞇起眼睛。

王成幫撫摸著30年前栽種的柳樹。陶拴科 攝

  脫下軍裝披綠裝

  1988年,帶著6枚立功獎章和“雷鋒式干部”稱號,王成幫結束32年軍旅生涯。本可安享晚年,但植綠成了他放不下的一個心結。1993年,他主動為塔里木石油基地、孔雀河綠化帶、輪南沙漠等地義務育苗栽樹。2001年,王成幫來到庫爾勒市園林處,當了一名“不拿工資的臨時工”。

  “栽樹的坑必須40厘米深!”轉業后的王成幫把部隊作風帶進苗圃。面對工人“差不多就行”的抱怨,他總是一邊較真,一邊卷起褲腿示范。工人們漸漸發現,這個倔老頭會自掏腰包接濟困難家庭,會在大雪天第一個跳進冰水搶修管道。9年間,他們為油田作業區輸送樹苗20余萬株,硬是在沙海里造出綠洲,改善了石油工人的工作生活環境。

  2001年,65歲的王成幫再次“轉崗”,成為庫爾勒市園林局“零薪臨時工”。每天清晨,他蹬著自行車穿過半個城區,在孔雀河畔的苗圃開始12小時勞作。正是這年,他確診肺癌。

  “樹沒種完,我不能走!”術后22天,病床上的王成幫就溜回苗圃。2016年胃癌手術,他更把病房變成“指揮部”,通過電話指導春季栽種。兩次抗癌期間,老人完成“成幫柳”的選育——這種兼具抗風沙、耐鹽堿特性的柳樹新品種,如今已培育18代,超萬株“綠色衛士”守護著城市街巷。

  如今,王成幫每天還在堅持育苗栽樹,他身體硬朗,精神矍鑠。“每天要干點,不管刮風下雨、節假日,我都不能放下工作,活著一天我就要工作一天。”

  荒漠長出新希望

  “現在栽樹比過去好多了,那時候種活一棵樹比養個娃還難,要挑水灌溉,害怕缺水也怕風沙,每一棵樹都要精心照料。”王成幫說,30年前栽的樹現在兩只手都抱不住。

  在“成幫柳”苗圃基地,王成幫要求每棵樹苗間隔2.5米,樹坑直徑必須80厘米。但這位“嚴師”也有柔情,他會給每株幼苗建立“成長檔案”,會摸著樹干念叨:“快點長大,給老百姓擋風沙。”

  王成幫在義務植樹之余,將黨史宣講化作“第二戰場”,足跡遍布庫爾勒城鄉機關、學校、企業。他常對聽眾說:“人會老去,但樹會繼續成長。”樸實話語引發共鳴,許多學生主動加入植樹隊伍。

  為深化育人理念,王成幫推動在苗圃建立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如今基地主干道兩側“成幫柳”成蔭。“植樹和育人一樣,都要耐得住風雨、守得住初心。”

  今年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王成幫說:“我準備多搞點綠化,搞得好一點。”他也希望孩子們能在教育實踐基地里接受紅色教育,參加勞動實踐,像“成幫柳”一樣,一茬茬健康成長。

  庫爾勒市第二小學學生王晨晨說:“王爺爺特別厲害,他把這片荒涼的地方變成了綠樹成蔭的家園。我也要繼承他的精神,為社會和國家做出自己的貢獻。”

  在王成幫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市民自發加入綠化行動,更讓老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植綠隊伍。“90后”技術員艾力·依明說:“王爺爺教會我們,種樹和做人一樣,根基扎得深,才能經得起風雨。”

王成幫在苗圃教育實踐基地,給青少年講述植樹光榮。陶拴科 攝

  30余年來,王成幫育苗植樹超150萬株。庫爾勒市如今森林覆蓋率已達20.33%,連續六屆蟬聯“全國文明城市”。(完)

【編輯:張子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