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出擊 外貿第一大省組合拳穩鏈拓市顯擔當
第137屆廣交會上,一組數字引發廣泛關注。
在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外部沖擊下,仍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萬名境外采購商到會,一期到會境外采購商同比增長20.2%。

數字背后,反映出中國在全球市場中依然保持強大吸引力和供應鏈韌性。
作為外貿第一大省和展會舉辦地,本屆廣交會廣東展位總量1.56萬個,數量居全國第一;參展企業5899家,比上屆增加145家。
應對關稅戰,外貿第一大省有哪些應對舉措?
拓展粵貿全球。
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與風向標,也是觀察重點省份產業鏈升級成效、政策創新力度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窗口。
長久以來,廣東外貿基礎扎實、制造實力強勁。
一季度,廣東外貿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實現良好開局。進出口2.14萬億元,同比增長4.2%,增速高于全國2.9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34萬億元,同比增長1.4%;進口7981.5億元,同比增長9.3%。
粵企在廣交會上頻頻斬獲大額訂單。如,廣州交易團共有923家企業參展,第一期參展企業累計意向成交額突破10億美元,其中,來自歐洲、亞洲、非洲的意向訂單均實現較大增長。
全力穩住傳統陣地,加力拓展新興市場。
外貿穩量提質還在于持續推進貿易伙伴多元化。利用“粵貿全球”展會,廣東計劃組織300場以上面向東盟、中東、中亞、拉美、非洲等市場專項拓展計劃。
注入金融活水。
融資難、融資貴長期是困擾制造業外貿企業的一大難題。在關稅戰下,疊加國際物流成本攀升、匯率波動加劇等挑戰,企業利潤空間進一步壓縮,傳統融資模式已難以滿足轉型升級需求。
為企業紓困解難,中國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設立100億元“粵貿貸”支農支小再貸款專項額度,通過融資支持降低廣東紡織服裝、機電產品、家電家具等傳統行業外貿經營主體,以及智能制造、新能源產品等新興行業外貿經營主體的綜合融資成本。
深圳同步試點“跨境電商保”保險產品,覆蓋境內采購應付賬款風險,緩解企業“有單不敢接”困境。
此舉與“粵貿貸”形成“信貸+保險”政策組合拳,通過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傳統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精準滴灌,助力外貿企業穩訂單、拓市場。
幫助外貿企業渡難關,外貿城市紛紛出招。
近期,廣州、東莞、中山、陽江等多地均密集出臺一系列穩外貿促增長政策。東莞出臺30條舉措促外貿穩增長,深圳發布10條穩外貿政策清單,中山推出15項具體舉措等。
縱觀這些城市推出的具體舉措,“加快開拓國際市場”成為重中之重。
東莞提出,發動企業參加境外重點展會,其中在中東、中亞、拉美、非洲、東盟、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展會不少于100場。
中山明確年內推動3000家次企業參加境外展會,新建2個海外展貿中心,促進東盟、中東、拉美等新興市場進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
省內外貿城市主動調整市場戰略,也體現出這些城市主動出擊幫助企業找銷路,通過政府組織參展、搭建海外展貿中心等舉措,系統性降低企業開拓新興市場的風險與成本。
大塊頭有大擔當。作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外貿第一大省,廣東經濟的活力與韌性處在全國前列。這種韌性不是靜態的抗壓能力,而是動態的進化能力;不是簡單的規模優勢,而是系統性的創新勢能。
(“三里河”工作室)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29日 16:35:09
- 2025年04月29日 16:31:57
- 2025年04月29日 15:00:21
- 2025年04月29日 14:59:18
- 2025年04月29日 13:32:55
- 2025年04月29日 13:20:21
- 2025年04月29日 11:34:48
- 2025年04月29日 11:33:02
- 2025年04月29日 11:28:23
- 2025年04月29日 11: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