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改手機號就能“改命”,你信嗎?

分享到:
分享到:

改手機號就能“改命”,你信嗎?

2025年04月28日 11:34 來源:廣州日報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改手機號就能“改命”,你信嗎?

  有“大師”團隊以國學課程為幌子誘騙中老年人入局 “投資”名目多 收了錢就失聯

“大師”團隊針對中老年目標群體“授課”。
受害人收到的“知識產權資產原始份額申購表”。

  民聲調查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丹

  近日有市民反映,家中老年人沉迷于“國學課”,被一些所謂的“大師”不斷灌輸“一個手機號碼就是一條人生路”“別怪路不平,只是號不好”等觀念,誘導老人購買“改名改號碼改密碼套餐”,加上其他推薦的“項目”投資,迄今已花費超過十六萬元。

  被同類型課程“圍獵”的還有一些中年人,在社交群里,“大師”通過講課的機會向群友推薦所謂的電影項目,慫恿大家進行投資,而群友轉賬后對方則將群解散,再難找到人……情況究竟是怎樣的?記者進行了調查。

  憑手機號碼“算命”?

  有老人被慫恿“改名改號”

  “這些人都是借助街坊鄰居來推銷他們的課程及項目。”市民梁濤(化名)告訴記者,他母親此前就結識了所謂的“國學大師”,并且如今老人仍覺得自己的“投資”沒問題,對“大師”深信不疑。

  他介紹,這位“大師”號稱可以憑借個人電話號碼的使用年限就“算”出對方的婚姻、家庭和身體狀況。“比如他能夠說出這個人之前有沒有崴過腳,還能夠知道此前身體有沒有做過手術等。”

  梁濤拿出此前他與其中一位團隊工作人員的聊天記錄,對方向他回復了“大師”給出的結果:“你學歷不高,比較早出社會,但是情商蠻高,做事很細心,適合做服務行業,做事有時候優柔寡斷難作決定……”

  而在“大師”的觀點中,既然電話號碼蘊含了這么多“運勢”,如果要“改命”就要改電話號碼、改名字、改銀行卡密碼等。“工作人員的意思是,讓我購買他們公司提供的改名、改手機號、改銀行卡密碼的套餐。說是改了以后運程就會變好。”

  在面向一些市民的課程中該“大師”宣稱,手機號碼里數字“0”較多的人,不但可能“身體空”“財運空”,還會“事業空”……“對方表示,一個手機號碼就是一條人生路。別怪路不平,只是號不好。”如果來咨詢的市民家中剛好有孩子面臨高考,這些人還會慫恿對方買一個高達99871元的“家庭套餐”。“說買了套餐就能保證孩子上本科。”梁濤說。

  推薦老人購買“份額”

  公司如今狀態卻是“注銷”

  除了營銷“改命”套餐外,所謂的“大師”團隊還有其他項目在社交群里給市民推薦。梁濤告訴記者,每個項目安排的都是不同的對接人,并且支付方式也都是通過微信、支付寶個人賬戶轉賬。“他們公司的人都用化名。”

  梁濤介紹,他母親先后參與了兩家公司的“投資”項目,一家名為“廣東恰好教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另一家則叫“廣東豐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他出示了其中一家公司給他母親提供的“知識產權資產原始份額申購表”,上面顯示購入的金額為“貳萬肆仟元”。“凡是涉及錢的項目,他們都會給我媽發語音、打電話或是面談。”梁濤說,“迄今我母親已經為此投入累計162000元,但每一筆費用都是不同的個人賬戶收的錢。”梁濤說,他已經將相關證據提供給警方。

  隨后,記者通過企業信息查詢系統查詢以上兩家公司,其狀態均已顯示為“注銷”。其中,“廣東恰好教育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于今年1月15日注銷,而“廣東豐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則在今年2月10日注銷。

  一個群里都是“托”

  投資“大片”杳無音信

  “我是被一個不熟的微信好友拉進了一個‘國學文化公益傳播群’,一位‘大師’給我們講國學文化,還講風水。”被同樣手段誘導消費的市民金蓉(化名)告訴記者,在進群認識“大師”后,對方就開始誘騙群友們購買其電影項目的“份額”,并夸大投資收益,但當她簽了合同后才發現,這些所謂的“群友”基本上都是影視公司的“托”。“當我把錢轉賬到他們公司指定的賬戶后,微信群就被解散了,再也聯系不到任何人。”

  金蓉向記者展示了“大師”此前直播間里的評論截圖,對方推薦了幾部熱門影視劇作為投資項目,其中甚至包括熱門IP《木蘭》。當有網友問“《木蘭》是迪士尼出品的,很難拿到份額”時,馬上就會有其他的“托”出來評論“老師幫忙爭取一下《木蘭》份額可以嗎”“老師,我想投資《木蘭》”……“我之前一直以為自己參與了投資,現在想想特別難受。”金蓉說,她轉賬的公司名為“廣州迅視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但該公司后來一直不回復信息,同時不停更換法人,她投資的幾十萬元至今也沒有收回。記者查詢該公司的企業信息時發現,其相關司法訴訟多達80余條,終本案件未履行的金額近560萬元。

  金蓉目前已向警方報案。“希望警方查一查‘大師’和其團伙的賬目,追回受害人的損失。”

  律師:

  “大師”行徑或涉嫌詐騙

  “有些人利用市民對國學文化的喜歡,打著這個幌子進行洗腦,目的就是榨取更多非法利益。”河南通參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劉鵬舉表示,如果虛構身份頭銜進行不實產品宣傳,并利用國學這個幌子收斂錢財,這些行為不僅涉嫌虛假宣傳,也有欺詐的主觀故意,一旦情節嚴重,很有可能涉嫌詐騙。

  此外他認為,如果借助所謂的“大師”身份,利用學員的信任引導他們投資其他項目,并且這些項目本身就是詐騙陷阱,那“大師”的行為其實是自愿充當某些犯罪集團的“托”,這可能涉嫌詐騙罪的從犯或是幫助犯。“無論是幫助犯還是從犯,一旦罪名確定,這些不法分子都會受到相應的法律懲罰。”

  學者:

  拒絕偽學 謹防上當

  廣州市委黨校(廣州行政學院)黨史黨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孫宜芳告訴記者,“改手機號就能改命”這種觀點既缺乏科學根據,也不符合客觀事實。手機號碼是由通信運營商根據一定的編碼規則分配的數字序列,這些數字本身沒有內在的“神秘力量”。

  “一個人的前途和命運受個人教育背景、性格特點、努力程度、家庭環境、社會機遇等諸多因素影響,不是由那種沒有被科學驗證的因果關系決定的。” 孫宜芳認為,這種觀點的產生和存在,是在人們的自我暗示、選擇性偏差以及文化傳統和商業利益等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結果。“我們要學習科學、拒絕偽學,擦亮眼睛、提高警惕,謹防上當受騙。”

【編輯:劉湃】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