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身邊的變化)青海“東大門”民和:覆膜麥田繪出夏收好“豐”景

分享到:
分享到:

(身邊的變化)青海“東大門”民和:覆膜麥田繪出夏收好“豐”景

2024年08月09日 19:33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網西寧8月9日電 題:青海“東大門”民和:覆膜麥田繪出夏收好“豐”景

  作者 李雋 石延壽

  立秋時節,站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北山鄉先鋒村原址的山梁上,放眼望去,夏田金燦燦、秋田綠油油……

  “我今年種植的一百多畝地膜小麥長勢好、穗頭大,再過幾天就開鐮夏收,估計畝均單產要比常規種植的小麥高出三四百斤。”先鋒村種植大戶張光忠指著不遠處的一片泛黃麥田告訴記者。

圖為種植戶和農業部門工作人員查看麥穗飽滿度。李雋 攝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素有青海“瓜果之鄉”之稱,耕地面積有60多萬畝,是青海東部的農業大縣,盡管黃河、湟水河穿境而過,但全縣六成以上的耕地卻在干旱山區。

  張光忠所說的地膜小麥就是民和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在國家鄉村振興產業政策支持下示范推廣的小麥膜側溝播、覆膜穴播單產提升項目,是民和縣深入貫徹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的具體實踐。

圖為農民正在晾曬糧食。李雋 攝

  “小麥膜側溝播栽培模式實際上就是地膜覆蓋栽培與傳統溝播相結合的一種耕作模式,具有良好的集雨蓄墑、增溫保墑、增光通風等作用,可以有效促進小麥分糵,延長穗分化時間和灌漿時間,增加分蘗數、穗粒數和千粒重,從而提升小麥增產。”民和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主任鄧鋒震介紹,2023年,民和縣農業部門在地處干旱淺山地區的轉導鄉建立小麥膜側溝播栽培技術千畝試驗田,經夏收測產,膜側溝播小麥畝均產量達370公斤,比常規種植的小麥對比試驗田畝均增產122公斤,增產顯著。

  此外,民和縣農業部門積極示范推廣小麥覆膜穴播栽培技術。民和縣種子站長王軍介紹,小麥覆膜穴播栽培技術,就是借助覆膜的增溫、保墑、節水效應來實現小麥增產增收,根據同一品種在同等條件下的大田試驗對比,覆膜穴播小麥畝均單產至少要比普通種植小麥增產150公斤。

圖為夏田收獲現場。石延壽 攝

  基于顯著的增產效應,今年,民和縣充分發揮縣域種植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的示范引領作用,示范推廣種植膜側溝播小麥1萬畝、覆膜穴播小麥4000畝。

  時下正值夏田收獲季,膜側溝播、覆膜穴播的田塊里麥浪翻滾,收割機往返穿梭,滿眼一派好“豐”景。

  種糧大戶張光忠說:“今年種的膜側溝播小麥畝均單產預計能達到350多公斤,而常規種植的小麥即便是長勢最好的田塊,預計單產最高也超不過200公斤。”

  在轉導鄉酒坊村干旱山頭上的麥田里,種糧大戶趙田寶和鮑相東正在搶抓晴好天氣搶收,大型聯合收割機穿梭于麥浪中。

  “你看這膜側溝播小麥、覆膜穴播小麥的大穗頭,拿在手里都感覺有分量。”趙田寶從膜側溝播小麥麥田里拔出一把麥穗,豐收的喜悅寫滿笑臉。

  “今年我倆在酒坊村通過流轉土地種植膜側溝播小麥400畝、覆膜穴播小麥350畝,從收獲情況看,覆膜穴播小麥畝均單產能達到800余斤、膜側溝播小麥畝均單產不低于700斤,至少比常規種植的小麥畝均增產300余斤。”看著沉甸甸麥穗和飽滿的麥粒,鮑向東高興地說,種了多年的莊稼,沒想到干旱山頭上也能種植七八百斤的小麥單產,農業科技的力量可真不小。

  “目前,我們正在對膜側溝播小麥、覆膜穴播小麥、常規種植小麥進行采樣測產,最終測產數據尚未出爐,但根據長勢初步預測,今年淺山干旱山區推廣的膜側溝播小麥、覆膜穴播小麥畝均單產均不低于350公斤,但常規種植的小麥畝均單產200余公斤,增產優勢十分明顯。”鄧鋒震說。

  近年來,民和縣農業部門接續在“藏糧于技”上挖“潛力”、破“瓶頸”,成功示范推廣了小麥膜側溝播、小麥覆膜穴播單產提升栽培技術,進一步提振了豐盈農業大縣“糧倉”的底氣和信心。(完)

【編輯:張子怡】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