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十年@每一個奮斗的你】荒山刨金的嘎查達陳國發:讓黃土飛沙變萬畝致富林

分享到:
分享到:

【十年@每一個奮斗的你】荒山刨金的嘎查達陳國發:讓黃土飛沙變萬畝致富林

2022年09月19日 19:0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十年@每一個奮斗的你】荒山刨金的嘎查達陳國發:讓黃土飛沙變萬畝致富林
圖為航拍布拉格臺嘎查果林基地。 畢力格 攝

  編者按:

  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中國人,都是最美的奮斗者。也正是因為億萬奮斗者,才有了今日之中國。十年,致敬每一個奮斗的你。讓我們一起,踔厲奮發新時代,篤行不怠向未來。

  中新網興安盟9月19日電 題:荒山刨金的嘎查達陳國發:讓黃土飛沙變萬畝致富林

  中新網記者 張瑋

  黃土綿亙,水土流失,只要下大雨便會發山洪,耕地全被沖沒……

  10年前,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科右中旗額木庭高勒蘇木布拉格臺嘎查(蒙古族的行政村)的模樣讓人心疼。

  “80后”陳國發出生在布拉格臺嘎查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2012年任嘎查達(蒙語,意為村主任)。“那時候滿山黃土飛揚,就連每天辦公桌上都得積一層土。”

  作為土生土地的當地人,陳國發深深熱愛著這片土地,看見一片片荒蕪的山脊,他下定決心要改變現狀。

圖為布拉格臺嘎查林果喜獲豐收。 錢真真 攝
圖為布拉格臺嘎查林果喜獲豐收。 錢真真 攝

  生態環境好轉,才能帶來經濟效益,怎么解決這個問題?陳國發到任后,嘎查兩委、村民代表考察商議后,決定種植山杏樹,開始治理荒山。

  “我堅信土地荒山也能刨出金子。”陳國發是個敢想敢干的人,10年間,即使遇到很多困難,他依然堅持了下來。

  陳國發向記者介紹,由于多年放牧造成昂臺后山植被破壞嚴重,光禿禿的。

  2012年,國家實施禁牧政策,大力支持保護生態環境。陳國發便先從治理昂臺后山水土流失入手。

  “我們十多個人沒日沒夜干了半個多月,在昂臺后山的1000多畝地栽種了60000余棵山杏樹。”陳國發回憶道。

圖為陳國發(右一)帶領村民收果。 錢真真 攝
圖為陳國發(右一)帶領村民收果。 錢真真 攝

  “種了樹就沒有放牧的地方了。最初,很多村民不相信我們可以改變當地的生態環境。”陳國發回憶,做通農牧民的思想工作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為了防止農牧民偷牧,保證山杏樹的成活率,陳國發和同事們一邊做著村民的思想工作,一邊又加班加點地用5000多米圍欄將山杏林圍了起來。

  2014年,山杏樹開始產生經濟效益,“每年每戶能增加1000多元的收入。村民認可了,也就不進林園里放牧了。”陳國發咯咯笑道。

圖為陳國發(左一)和村民一起采摘龍鳳果。 錢真真 攝
圖為陳國發(左一)和村民一起采摘龍鳳果。 錢真真 攝

  從此,嘎查逐年在東馬城、西馬城前山種植山杏樹,并在不斷地維護下使當地生態逐年轉好,貧瘠土地和荒山變成了“綠色海洋”。

  “近年來,嘎查再也沒有發過洪水。”陳國發特別自豪。

  如今,每年7月中旬,滿山遍野的山杏林里到處可見村民們打山杏核的熱鬧場景。

  2021年,昂臺村民出售山杏核一天就可收入約10000元。

  2019年,在科右中旗林業部門的支持下,布拉格臺嘎查開展林果基地種植項目,含龍豐果、雞心果為主的17個品種果樹,總建設面積3500畝。

  “2020年,果樹也開始結果了,儲存到我們嘎查保鮮庫里,然后進行反季節銷售,這給集體經濟創造了非常好的收益。”陳國發告訴記者,新建的保鮮庫解決了果農如何存放鮮果的問題。

  找專家學技術、去外地跑市場、與企業對接找銷路……10年間,陳國發讓黃土飛沙變萬畝致富林,帶動了全嘎查356戶、1100人參與其中。

  目前,布拉格臺嘎查建設林果業近萬畝,其中林果基地3500畝、山杏樹面積6000余畝。

  2021年,嘎查正式接管林果基地采摘園,以集體管理為主,逐步培養村民參與到林果業的日常維護、秋季采摘、分揀包裝的工作中,每人每天可收入100元。

  陳國發說,今年通過勞務用工的模式為40多名嘎查村民帶來約80000元收入。

  為了提高村民對于林果種植的興趣,發展庭院經濟,陳國發多次舉辦果樹修建維護培訓班,為周邊鄉鎮(片區)的100余名果農進行培訓。

  “我要繼續學好林果知識,教給村民更專業的果樹保養維護技能,讓他們盡快全都富起來。”陳國發對接下來的振興之路信心滿滿。(完)(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中國正能量網絡傳播專項基金資助支持)

【編輯:周馳】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