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蠟染遇上香囊 端午趣味非遺手工“線上”熱

中新網唐山6月2日電 (白云水 吳瓊)“大家在屏幕上能看清嗎?注意看一下我這個香囊的針腳是從哪邊穿過來的……”2日,河北省唐山市豐南區明珠花園小區開展線上趣味非遺手工做香囊活動,豐南區蠟染非遺傳承人甘彩云通過線上直播教社區居民制作蠟染香囊。
早在古時,中國民間就有“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的說法。在端午節香囊花樣圖式上,甘彩云結合蠟染布料青底白花的特點進行了創新,以粽子為原型,創作出“藍胖子”粽子玩偶造型的香囊,立體飽滿,萌態十足。

“收口處線要怎么抻,能出來角更漂亮?”“我這個香囊怎么做出來的有點硬啊,草藥和棉花按什么比例填充最好?”居民們在直播課上,你一言我一語地和甘彩云互動著香囊制作。
“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幾個孩子拿到香囊后,高興地念著端午民謠。“香囊里放點艾葉、薄荷等香料,能起到防蚊驅蟲的功效。”甘彩云說,為讓香氣更加持久,需要先用捻錘將艾草碾碎,接著用布料包裹艾草,一包一裹,縫上細細密密的針腳,主體制作完成后再在香囊上方加個掛繩,下邊垂上線穗,香囊就做好了。

居民劉英紅第一次親手制作香囊。裁剪、縫制、裝香料、填棉花、系繩打結…...幾道工序下來,她做的三角形香囊顯現雛形。劉英紅感嘆著手工之美,窗邊微風徐徐,艾草香彌漫開來,增添了一份節日氣息。“香囊看著簡單,但每一步都要注意制作要點,這小小香囊,承載的是中國傳統節日的民俗文化。”劉英紅說。
“把非遺技藝融入日常生活,是對傳統工藝最好的傳承。”甘彩云說,香囊和蠟染都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蠟染和香囊相結合,通過這種方式讓居民了解、制作香囊,與大家重溫傳統端午節習俗的同時,也能推廣非遺技藝。

蠟染作為中國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古稱蠟纈,與絞纈(扎染)、灰纈(鏤空印花)、夾纈(夾染)并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印花技藝。甘彩云介紹說,蠟染是先用蠟刀蘸熔蠟繪花于布,后以藍靛浸染,既染去蠟。由于圖案豐富,色調素雅,風格獨特,蠟染多用于制作服裝服飾和各種生活實用品。
如今,甘彩云創作的蠟染作品包含畫作、抱枕、掛飾、衣服、杯墊等十幾類品種。(完)
社會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4日 19:40:37
- 2025年05月04日 19:21:38
- 2025年05月04日 19:19:40
- 2025年05月04日 19:12:21
- 2025年05月04日 19:02:55
- 2025年05月04日 18:13:48
- 2025年05月04日 16:10:00
- 2025年05月04日 15:53:33
- 2025年05月04日 15:51:40
- 2025年05月04日 15:4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