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職業性腕管綜合征如何預防?專家解答
中新網北京4月28日電 (張靜)本月,國家衛健委發布《職業性腕管綜合征診斷標準》,該標準自2025年8月1日起施行。什么是職業性腕管綜合征?該如何預防?28日舉行的國家衛健委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職業衛生所所長孫新作出解答。
孫新稱,職業性腕管綜合征是職業性肌肉骨骼損傷疾患的一種,這類疾病主要是在工作場所中由于長期受力、重復勞動、不良的工作姿勢、重體力勞動和振動引起的以肌肉、骨骼、神經系統損傷為代表的一類疾病。
職業性腕管綜合征通常發生在一些高強度或者高頻率手腕部活動的勞動者,例如:制造業生產流水線上從事重復作業和用力的勞動者,如裝配工。這類疾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手腕部長時間重復作業或者是用力作業引起的手部正中神經區域出現感覺或運動障礙,引起了手指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出現的麻木和疼痛,部分患者會出現前臂疼痛,嚴重還會出現大魚際肌的萎縮,造成拇指不能完成對等的一些功能障礙。
孫新表示,今年4月,《職業性腕管綜合征診斷標準》已經正式發布,將配合職業病分類目錄正式實施。
標準中對如何預防這類疾病作出了明確的要求。首先,對用人單位,要改進工藝技術和裝備。二是要合理組織安排崗位工作任務,特別是減少勞動者手腕部重復作業和用力操作作業時間、負荷和頻率。三是對從事手腕部重復作業或者用力作業的勞動者,及時健康檢查。配套的標準我們已經發布了。四是要加強宣傳教育,特別是要提高勞動者自身的防護意識。
孫新還強調,對勞動者本身,一是要減少手腕部過度用力、降低手腕部重復作業的頻率;二是工作休息時間,可以適當做一些手腕部的放松,例如做一些按摩,來緩解肌肉疲勞,預防這類疾病。如果喜歡運動,應當避免因為手腕部運動過度產生腕部損傷。(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