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東西問丨尚玉平:新疆再次發現唐代高等級官員墓葬有何意義?

分享到:
分享到:

東西問丨尚玉平:新疆再次發現唐代高等級官員墓葬有何意義?

2025年04月29日 18: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字體
小字體
分享到:

  中新社烏魯木齊4月29日電 題:新疆再次發現唐代高等級官員墓葬有何意義?

  ——專訪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吐魯番巴達木東墓群考古項目負責人尚玉平

  作者 茍繼鵬

  千余年前,出生于中原的唐代世家大族子弟李重暉,因“傾慕班超之志”而遠赴西州(今新疆吐魯番),守衛疆土,最終長眠于火焰山腳下。2024年,吐魯番巴達木東墓群考古發現的一方唐代墓志,記載了這位西州都督府長史的傳奇一生。這是新疆又一次發現唐代高等級官員墓葬,也反映出“安史之亂”后,唐王朝西州地方政權機構和官員值守西域的歷史細節。

  新疆何以再現唐代高等級官員墓葬?近日,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吐魯番巴達木東墓群考古項目負責人尚玉平就此接受中新社“東西問”專訪。

  現將訪談實錄摘要如下:

  中新社記者:李重暉墓葬是如何被發現的,其墓志所載內容主要有哪些?

  尚玉平:2024年,我們在吐魯番巴達木東墓群共發掘出唐代墓葬3座,通過墓志所載內容,確定其中一座是唐代西州都督府長史李重暉之墓。這是吐魯番巴達木東墓群再次發現唐代高等級官員墓葬。

  李重暉墓志出土于巴達木東墓群M16墓后室,由志蓋和志石組成。志蓋為盝頂形,四側繪祥云圖案。志石為方形,邊長60厘米,厚13厘米,豎排右起陰刻楷書19行580字,首題“唐故西州都督府長史朝散大夫太子中允隴西李公墓志銘并序”。

  墓志的銘文詳細介紹了李重暉的生平履歷。他生于唐神龍二年(706年),卒于唐德宗貞元五年(789年),享年83歲,曾任瓜州都督府戶曹參軍、西州都督府交河縣令、西州都督府錄事參軍、西州都督府長史(正五品上)等職。

  此外,墓志還載:“屬以國門東殂,海塞西遙,守境既彰于白展,領域又盛于昆侖。”意即西州與朝廷聯系受阻,遠在西域的將士依然堅守大唐的疆土。白展即今吐魯番鄯善縣。

  李重暉出身關隴貴族,卻“傾慕班超之志”,不愿借家族榮光謀求安逸,把建功邊疆作為自己的志向。李重暉祖父李檀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守亳、汝、魏三州刺史,贈尚書左仆射”,《新唐書》記載李檀封爵“敦煌公”。父親李謹為“正議大夫,行汾州長史”,堂兄李泌在唐德宗時更是官居宰相。可謂家世顯赫,貴胄之后。

巴達木東墓群M16墓出土的李重暉墓志。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發現李重暉墓的吐魯番巴達木東墓群近年來考古發掘還有何重要收獲?

  尚玉平:巴達木東墓群位于新疆吐魯番市火焰山鎮巴達木村東南2公里,西距吐魯番市45公里,東距鄯善吐峪溝石窟9.5公里,北面正對火焰山。經國家文物局批準,巴達木東墓群被納入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統一國家體系下新疆歷史發展進程研究”子項目。

  巴達木東墓群已先后發現兩任唐北庭副都護高耀墓、程奐墓,唐廉公墓及西州都督府長史李重暉墓等唐代高等級官員墓葬,不僅實證了唐王朝對西域的有效管治,也展現出西州在古絲綢之路中的重要地位。

  2024年4月至11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與吐魯番學研究院合作對墓群進行了考古發掘,共計發掘墓葬7座,其中晉十六國時期墓葬4座、唐代墓葬3座,尤以3座唐代墓葬的發現最為重要。

  3座唐墓共出土各類文物132件(組)。以彩繪泥俑為大宗,有鎮墓獸、武士俑、生肖俑、文官俑、仕女俑及馬、牛、羊等動物俑,多置于墓室或東西耳室內。另有金銀平脫花鳥紋銅鏡、銀平脫花卉紋蚌殼、銀平脫葵形漆盒、白瓷碗、三系綠釉陶壺、四系青釉罐、骨骰子、玉開元通寶、銅下頜托等,均屬新疆地區首次發現。

  除此之外,還出土數量眾多的錢幣,如乾元重寶、突騎施錢幣、波斯薩珊王朝卑路斯銀幣等。這些文物的出土,既可確定3座唐墓為高等級墓葬,也實證了西州在古絲綢之路中地位的重要。

巴達木東墓群唐墓中出土的乾元重寶。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為何說李重暉墓志印證了唐代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管轄治理?

  尚玉平:貞觀十四年(640年),唐王朝平定高昌,在吐魯番盆地推行州縣制,設置西州都督府,下轄五縣。一系列唐制的施行,使西州與中原各州一樣,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呈現出高度的統一性,成為唐王朝經營西域的重要據點。

  從李重暉早期官職晉升的連貫性可以看出,當時西州的行政秩序良好,社會相對平穩,各項事務有序開展。“安史之亂”后,西域兵力空虛,吐蕃趁勢而入,河、隴相繼失守,使得西域與唐王朝朝廷失去聯系,成為“飛地”,李重暉仕途后期就處于這一特殊時期。

  通過分析其墓志可以看出,雖然經歷“安史之亂”,吐蕃趁虛而入,河、隴失守,唐朝廷與西域處于失聯狀態,但唐王朝的年號制度、職官制度、喪葬制度在這一時期的西州依舊施行,唐王朝對西域的管治依然存在和有效,并未中斷,李重暉也未改其“傾慕班超之志”初心。

  李重暉墓為雙室土洞墓,在新疆地區尚屬首次發現。公開資料顯示,雙室土洞墓僅發現三座,主要分布在長安、洛陽一帶,多為京城權貴。此次發現雙室土洞墓,體現了厚葬之風在西州盛行,更為重要的是唐西州高級別官員,尊崇唐代的禮儀制度,執行唐廷的律令。

李重暉墓考古發掘現場。受訪者供圖

  中新社記者: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滅高昌麹氏王朝,以其地置西昌州,不久改名西州。西州在古絲綢之路貿易往來中的地位如何?

  尚玉平:作為唐經營西域的重要基地,西州治所位于高昌故城(今新疆吐魯番市東南),地處天山山脈南麓的綠洲地帶,扼守天山南北通道的核心位置。該地不僅是中原通往西域的必經之路,也是連接中亞、西亞與中原的重要節點。其特殊的地理條件為長途商隊提供了補給條件,成為絲路貿易的天然中轉站。

  作為唐王朝經營西域的重要區域,西州不僅是中原商品西運的集散地,也是西域特產輸入中原的關鍵樞紐。其貿易輻射范圍覆蓋今新疆東部及中亞部分地區,加速了中原與西域的物資交換和文化融合。

  巴達木東墓群出土的大量錢幣,既有開元通寶、乾元重寶等在當地流通的主體貨幣,也有突騎施錢、波斯薩珊王朝卑路斯銀幣等外來貨幣,是西州在古絲綢之路貿易往來中居于重要地位的證明。(完)

  受訪者簡介:

尚玉平。受訪者供圖

  尚玉平,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長期致力于新疆歷史時期考古研究,主要從事漢唐考古及文物保利用研究,發表研究文章20余篇。作為巴達木東墓群考古項目負責人,他主持發掘了唐代西州都督府長史李重暉、北庭副都護程奐等高等級官員墓葬,通過墓志內容揭示了唐代邊疆官員的仕途軌跡及西域行政制度與中原的高度統一。

【編輯:曹子健】
發表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