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聲音)代表委員話“一山一河生態事”
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丁思)“在瑪曲,有一位名叫卓瑪加布的牧民,多年如一日,自發參與垃圾清理、草場保護,被稱為草原上的環保衛士。”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常委、夏河縣委書記楊振林10日在北京分享了甘南生態環境保護中的故事。他說,“如今,像卓瑪加布這樣的人,在甘南越來越多,保護生態環境已融入各族群眾的生產生活。”
甘肅是黃河、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是阻擋騰格里、巴丹吉林、庫姆塔格等沙漠匯合南移的生態屏障區,在保障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和作用。祁連山生態環境常態化監管、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等議題,成為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

奔流不息的黃河在甘肅“兩進兩出”,黃河60%的水來自蘭州以上河段。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肅省西南部,是黃河、長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區、補給區和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素有“青藏高原之腎”和“中華水塔”之稱。
楊振林說,目前,甘南州全面啟動若爾蓋—黃河首曲國家公園(甘南區域)和美仁、阿萬倉國家草原自然公園建設,加快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堅持護山、保水、擴林、調田、治湖、植草、固沙并重,大力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生態工程,因地制宜推進國土綠化,全面提升甘南境內“三河一江”流域水源涵養能力。
楊振林建議,完善黃河、長江流域甘肅段森林草原生態保護和補償機制,沿黃地區上下游各司其職,希望國家給主責實施生態保護的上游省區給與更多扶持,保障上游地區向下游地區輸送更多生態產品;受益的下游地區也相應給與上游地區“補償金”用于流域環保治理,充分調動沿黃地區各方面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積極性,共同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綿延千里的祁連山,既是高山水塔,也是沙漠屏障。目前,祁連山生態治理成效持續鞏固,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穩步改善;祁連山恢復了昔日的美麗,也成為野生動植物“新家園”。
“祁連山是我國西部重要生態安全屏障,是黃河流域重要水源產流地,更是祁連山北麓各族群眾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母親山。作為大山的孩子,關注生態、保護生態,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副校長賀穎春多年來聚焦祁連山生態保護和牧民利益相平衡。
賀穎春建議,加大對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支持力度。研究出臺祁連山綠色生態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充分發揮旅游業綠色富民惠民作用,鼓勵支持農牧民以投資入股、合作運營、勞務輸轉等多種形式,發展特色民宿、農牧家樂、民族文化演藝等經營項目,促進第三產業發展。
賀穎春還提出,鼓勵原住農牧民就近就地參與和融入祁連山國家公園建設,發放勞務費用,完善績效考評、激勵約束機制,參與森林草原、河源水源等日常巡護,從事環境衛生保潔、垃圾清運等公共服務。保持祁連山國家公園內草原承包經營權不變,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將生態體驗、游憩服務、環境教育等實行特許經營的領域重點向當地農牧民傾斜。
近年來,甘肅生態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發展支撐不斷強化,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不斷加快,祁連山“由亂到治、大見成效”,黃河之濱越發壯美,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互促共進,山川秀美、生態優良的美麗甘肅畫卷正徐徐展開。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副省長雷思維表示,該省要持續健全完善祁連山生態環境常態長效化監管機制,實現監測監管工作資源整合、信息共享、協調一致、監督有力、執法高效;加快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高質量推進“三北”工程六期建設,打好國土綠化持久戰和防沙治沙陣地戰。不斷提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平,以大熊貓、金絲猴、雪豹、紅豆杉等為重點,全面保護省內珍稀野生動植物;切實維護生態安全,完善生態安全工作協調機制,提升生態安全風險評估、監測預警、應對處置能力。(完)

- 專題:2024全國兩會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4日 14:37:52
- 2025年05月04日 14:19:41
- 2025年05月04日 12:00:14
- 2025年05月03日 23:20:29
- 2025年05月03日 14:57:14
- 2025年05月03日 12:56:50
- 2025年05月03日 12:40:58
- 2025年05月03日 10:24:51
- 2025年05月03日 07:03:33
- 2025年05月02日 2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