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9月23日電
習近平致中國新聞社建社70周年的賀信
值此中國新聞社建社70周年之際,我向中新社全體同志致以誠摯的祝賀!
70年來,中新社堅持愛國主義的報道方針,堅持為僑服務,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發揮了積極作用。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為新的起點,創新國際傳播話語體系,加快融合發展,提高國際傳播能力,增強報道親和力和實效性,積極聯系海外華文媒體,為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促進海內外中華兒女大團結,推動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習近平
2022年9月23日
出行“貼地飛行”,城市間“閃至”將成現實
今日寒露丨人間醉美是秋天
李輝:與病毒競速的“追陽人”
“臺灣老吳”述大陸鄉事:愿促兩岸攝影家互訪
藥理學家丁光生在滬逝世 享年101歲
廬山別墅群何以見證東西方文化融合?
【十年中國風】環球中國味,誰是TOP1?
西藏日喀則市迎首趟復工專列
自然秘境拓社交版圖 年輕人以“星”會友共赴田園
【十年中國風】國潮風起,吹向世界
“東方小瑞士”阿爾山交通“疏經通絡” 八成人借旅游脫貧
劉國棟、李靜:回歸25周年,香港如何“乒貫東西”?
西安警方:一大客車司機違規甩客,被立案偵查并刑拘
【十年中國風】開門見山海,全球好物與中國智造雙向奔赴
【正能量速寫畫】小伙深夜租叉車幫老人撿氣球
37歲緝毒警“熬”成白頭 被誤認為是“爺爺”
有聊丨張彬彬:“虐劇”演多了,總是需要一點“甜”
“一個人的列車”:列車長身兼數職 日行數萬步
中醫藥非遺展帶你體驗千年智慧
云南臨清高速公路全線通車
九旬營業員重返柜臺 追憶“老百貨”商場時代變遷
花粉過敏的人要小心這些食物
馬拉松愛好者助力尋親 半年尋回6人
《長安三萬里》在臺上映
巨型機械熊貓亮相 酷炫“吸晴”成熱潮
甘蔗渣變廢為寶 制成環保餐具遠銷海外
重慶上演“高跟鞋上的速度與激情”
湖南岳陽縣張谷英村600余戶“同住一屋”
多國攝影師湖南體驗辣條蛋糕:不同意這門“婚事”
你見過能吃的青銅器嗎?
朱熹竟然還是個自然科學家!
拐著彎照樣打!這槍就是這么“任性”
高鐵寵物托運箱有啥黑科技?
沈陽臥龍湖上演“鳥浪”奇觀
香港金紫荊廣場舉行五四升旗禮
數萬游客觀賞瀏陽煙花夢幻星河
無人機記錄雪豹休憩影像
各地民眾樂享假期
榮昌:不止鹵鵝的香 解鎖這個小城的獨有“
“00后”聽障舞者:在“無聲世界”舞動美妙
“圖書醫生”讓破碎老舊古籍“重獲新生”
跨越國界的匠心 中國“修古建”出手就是穩
分享
評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