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五一”展現經濟活力、潛力和磁力
“五一”假期來臨,人口“大遷徙”開始了。
這場“大遷徙”將誕生多個新高。
交通運輸部預計,今年“五一”假期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將再創歷史同期新高。2024年“五一”假期這一數據超13億人次。
民航局預測,“五一”假期民航旅客運輸量約為1075萬人次,日均215萬,同比增長8%,創同期歷史新高。
置身于機場、火車站、景區、飯店、高速服務區時,人們便能真切感受到假日經濟的“熱辣滾燙”。

流動中見活力
有平臺預計“五一”假期熱度將達到近3年峰值。巨大的人員流動,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文旅部數據顯示,一季度,國內出游人次17.94億,比上年同期增加3.75億,同比增長26.4%。國內居民出游總花費1.80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28萬億元,同比增長18.6%。
景區內人潮如織,商場里熱鬧非凡,飯店中煙火升騰,博物館成為熱門打卡地。每一次服務的提供、每一筆消費的產生,都在推動經濟齒輪加速運轉。
“奔縣”中見潛力
“五一反向旅游”近日沖上熱搜,反映出這個假期旅游下沉化趨勢更加明顯。
攜程平臺數據顯示,“五一”縣域市場旅游熱度同比增長25%,增速高出高線城市11個百分點。小城“鈔能力”顯現,縣域高星酒店消費占比碾壓高線城市。去哪兒平臺數據也顯示,縣城高星酒店今年更具性價比,預訂增幅逾三成。
“奔縣游”越來越火。《全國縣域旅游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我國1866個縣域地區的旅游總收入平均值達到42.95億元,接待游客總人數平均值達到508.27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41.19%和35.18%。
寶藏小城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游客放慢腳步,深度體驗,帶動了當地住宿、餐飲、交通等產業的協同發展,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新增長點。
開放中見磁力
街頭和景區里,外國游客的面孔比比皆是。國家移民管理局預測,今年“五一”假期全國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員將達215萬人次,較去年同期增長27%。
近年來,我國有序擴大自主開放和單邊開放,目前已對38個國家實行單方面免簽政策,對54個國家實行過境免簽并將停留時間延長至240小時,“中國游”持續升溫。
一季度,入境外國游客達921.5萬人次,同比增長40.2%。這一數據是中國對外開放大門越開越大的生動寫照。
隨著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開放的磁吸效應也在不斷增強。當前,我國大力擴大入境消費,從“中國游”到“中國購”,制度型開放舉措正在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吸引力。
人潮涌動處,皆是發展的注腳。
從流動中迸發的活力,到縣域里挖掘的潛力,再到開放中彰顯的磁力,這幅在“五一”假期徐徐展開的動態中國發展圖譜,承載著人們對詩與遠方的向往,更蘊藏著中國經濟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三里河”工作室)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3日 20:55:37
- 2025年05月03日 12:57:35
- 2025年05月03日 10:54:37
- 2025年04月29日 16:35:09
- 2025年04月29日 16:31:57
- 2025年04月29日 15:00:21
- 2025年04月29日 14:59:18
- 2025年04月29日 13:32:55
- 2025年04月29日 13:20:21
- 2025年04月29日 11: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