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評兩會丨新質生產力@所有人 凝聚生活向“新”力
孩子摔倒被人嘲笑,哭得停不下來,該咋辦?這對夫婦找到AI幫手來安撫孩子,孩子聽得很認真,夫婦二人也是嘴角上揚。“90后父母開始用AI哄孩子”,這一話題被網友熱議,“思路打開了!”“含AI量高,含愛量也高。”
未來已來,沒想到帶娃也跟先進生產力直接掛上了鉤。在全國兩會上,“新質生產力”是高頻熱詞,在生活里,它已經悄然來到我們身邊。
新質生產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百姓在熱議和解讀中,有很多期待向往,也有更多話題想去了解:我們能不能更多參與其中發展,從生活到工作會有哪些變化?
新場景新應用不斷落地,美好生活更增“質感”。“天眼”探空、北斗組網、高鐵飛馳,大國重器彰顯“硬核”實力;智慧大棚生產、紅綠燈精準“秒讀”、指尖點擊下單,也都蘊含著新質生產力。近日,從深圳到珠海的“空中出租車”首飛成功,將近3小時的地面車程縮短到20分鐘。新質生產力的觸角延伸至更多領域,美好生活的新體驗正在一一打開,給百姓看病、養老、教育、出行等諸多生活層面帶來更多福祉。
新鏈條新布局延伸拓展,民生改善提升“質量”。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產業因創新而興。一束“光”,可以“倍增”,光電子信息技術不斷躍升,催生出一批新領域新賽道。新型基礎設施、新型能源體系、新興產業……“新”圖景將給就業這個最大的民生以強力支撐,帶動崗位和收入增長,并有利擴大內需,提升民生保障和改善。
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介紹:“以前一個縣收獲糧食沒有半個月不可能,現在三五天就完事了。”全國人大代表陳恩明以山東濱州市棉花生產為例,全程機械化種植比傳統模式一畝地多打100多斤籽棉,相當于多增加300多元收入。而使用機械采摘,還可節省100至200元。更多新技術、新模式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將帶動農民、老年人、殘疾人等更多人群搭上發展快車,百姓獲得實實在在紅利。
新思路新理念打開,“追光”氛圍推動“質優”。“我是一名‘追光者’”,全國人大代表高紀凡講述企業科技創新的故事,激勵人心。“建設智慧城市、數字鄉村”“大力發展數字教育”“廣泛開展科學普及”,政府工作報告傳遞積極信號。院士科普視頻火出圈,科技館成為孩子們的打卡熱點,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兩翼齊飛”。追光!要讓科學精神、創新文化薪火相傳,更加深入人心。
科技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說了兩個亮眼數字: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有1100多項由40歲以下青年科學家牽頭負責。讓更多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不僅要著力造就尖端人才,還要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微光成炬、凝成星河,創新的智慧和力量也在平凡人攻堅克難的奮斗里。
新質生產力是生活向“新”力,也是百姓向心力。向“新”而為,向心同行,將積蓄、迸發提“質”升級的澎湃力量。
(央視新聞客戶端 文丨陶郎)

國內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4日 14:37:52
- 2025年05月04日 14:19:41
- 2025年05月04日 12:00:14
- 2025年05月03日 23:20:29
- 2025年05月03日 14:57:14
- 2025年05月03日 12:56:50
- 2025年05月03日 12:40:58
- 2025年05月03日 10:24:51
- 2025年05月03日 07:03:33
- 2025年05月02日 21: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