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優化營商環境 中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將釋多重利好
中新社北京4月30日電 題:優化營商環境 中國民營經濟促進法將釋多重利好
中新社記者 劉亮
4月30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自5月20日起施行。這是中國第一部專門關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法律,將優化民營企業營商環境,釋放多重利好。
利好一:第一次將“兩個毫不動搖”寫入法律。
民營經濟促進法第一次將“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寫入法律。這不僅彰顯中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決心,更將進一步激活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此次民營經濟促進法回應各界熱切期待,從公平競爭、投資融資促進、科技創新、規范經營、服務保障、權益保護、法律責任等方面作出明確規定,為民營經濟發展打開發展新空間。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說,該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地提出,制定本法是為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保證各類經濟組織公平參與市場競爭,這將有助于促進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強調,這部法律的出臺將有助于全社會形成對堅持和落實“兩個毫不動搖”的共識。更強的社會共識,有利于提高政策的穩定性,也有利于各方貫徹落實“兩個毫不動搖”,保障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并在執法司法各環節中對涉及不同所有制企業的事項予以平等對待。
利好二:回應痛點與難點。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也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民營經濟促進法通過針對性、創新性的制度安排,進一步推動解決民營經濟發展面臨的諸多癥結問題。
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晨穎強調,民營經濟發展受到融資難融資貴、市場準入以及公平競爭等諸多因素的制約,要破解這些發展難題,需要進行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制定民營經濟促進法就是一項全面深入的改革舉措。
張晨穎舉例說,在金融信貸資源方面,該法提出通過實施差異化政策、擴大貸款擔保方式、推動構建完善融資風險的市場化分擔機制等手段,構建普惠性的融資支持等要素保障體系,提高為民營經濟組織提供金融服務的水平,破除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降低民營企業獲得要素資源的成本,提升社會資源配置效率。
國家信息中心研究員胡擁軍指出,民營經濟促進法強調在市場準入、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等領域平等對待民營經濟組織。通過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生態,有助于生產要素配置到效率更高的地方,也推動民營經濟組織在市場經濟大比武中揭榜領題、賽龍奪錦,加快從不起眼的“小不點”成長為擔大任的“大塊頭”。
利好三:優化政府服務。
民營經濟促進法不僅關注宏觀制度的構建,還著眼于微觀層面的細化與服務功能的強化,特別是在優化政府服務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曙光指出,該法提出了一系列公共服務具體措施,如建立暢通有效的政企溝通機制,及時聽取包括民營經濟組織在內各類經濟組織的意見建議,解決其反映的合理問題。
“優化投資服務,落實好支持民間投資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讓民營企業有真真切切的獲得感,是釋放民間投資活力的有效之策。”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投資研究所所長楊萍說。
例如,民營經濟促進法規定,國家保障民營經濟組織依法平等使用資金、技術、人力資源、數據、土地及其他自然資源等各類生產要素和公共服務資源,依法平等適用國家支持發展的政策。楊萍指出,這意味著,政府將在要素保障、惠企政策等方面平等對待各類所有制企業,著力營造公平競爭的投資環境。
民營經濟促進法還強調,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在項目推介對接、前期工作和報建審批事項辦理、要素獲取和政府投資支持等方面,為民營經濟組織投資提供規范高效便利的服務。
楊萍稱,這將加快民間投資項目前期工作,如核準備案、施工許可等,并進一步強化用地(用海)、用能、用水、資金等要素保障力度。落實落細這些舉措,有助于持續提升民間投資項目投融資便利化水平,讓民間資本敢投、愿投、能投。(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3日 20:55:37
- 2025年05月03日 12:57:35
- 2025年05月03日 10:54:37
- 2025年04月29日 16:35:09
- 2025年04月29日 16:31:57
- 2025年04月29日 15:00:21
- 2025年04月29日 14:59:18
- 2025年04月29日 13:32:55
- 2025年04月29日 13:20:21
- 2025年04月29日 11:3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