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場馬拉松如何“帶火”一座城
文/許志鵬
42.195公里的賽道,串聯起潮汕古韻與現代活力;1300余名非遺表演者,在賽道沿線與20000名跑者律動共繹千年文脈;賽事期間45.33萬人次游客涌入,消費同比增長18.71%……2025年3月,首屆揭陽全程馬拉松以“體育+非遺+美食”的獨特定位驚艷亮相,不僅讓這座千年古城與現代體育活力產生聯結,更折射出賽事經濟撬動城市發展的深層邏輯。
全民健身普及助推賽事成功
“馬拉松比賽除了是跑者的狂歡,也是一次讓我們普通市民近距離感受體育魅力的機會。”市民劉先生說。
揭陽市是粵東地區較早開展長跑運動的城市之一,早在2013年,揭陽市榕城區就曾舉辦小規模半程馬拉松活動,長跑運動在揭陽市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025年首屆揭陽市全程馬拉松協辦單位之一揭陽市越野跑協會會長邢坤亮介紹,協會目前的會員人數相較2021年成立初期增長了近5倍。“全民健身的普及是這次賽事成功的關鍵。此外,社會組織與政府、賽事企業三方協作,共同推動一項大型賽事的成功舉辦,這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相信會為揭陽往后進一步打造品牌賽事、發展賽事經濟提供借鑒參考。”
賽事經濟帶來“乘數效應”
據揭陽移動大數據監測,3月27日至3月31日,全市總游客量45.33萬人次,其中外地入揭游客33.95萬人次,過夜游客16.59萬人次,過夜游客與去年同比增長25.55%。全市酒店入住率大幅提升,市區酒店多數爆滿,景區景點游客數量明顯增多。攜程平臺數據顯示,賽事期間,全市游客總人數與去年同比增長21.06%,總消費金額同比增長18.71%。這組數字背后,是賽事經濟“乘數效應”的直觀體現。
“相關研究指出,馬拉松賽事中,外地參賽者對舉辦地在吃、住、行、游、購、娛等方面的間接消費帶動比例可高達1:13,揭陽馬拉松的實踐也印證了體育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長期從事體育休閑與民俗非遺相關課題研究的揭陽學院副教授鄭騁博士指出。隨著賽事的臨近,智能穿戴設備、跑鞋、速干衣、運動防護用品等跑者剛需引領了一波運動消費熱潮,有商家特意為揭馬選手提供了跑步裝備選購建議及購物優惠;賽事期間,89家本地企業通過嘉年華展銷實現品牌曝光和銷量增長;16個文旅項目參加招商引資對接活動,吸引更多的投資和資源;有住宿和餐飲商家在賽事期間實現日均銷售額翻番,“跟著賽事游揭陽”成為消費新趨勢。體育賽事正成為城市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發力點。
在鄭騁看來,這場賽事不僅帶來短期經濟增量,也成為展示城市形象與內涵的載體,“賽道上的非遺展演讓跑者‘沉浸式’感受文化底蘊,終點站的特色美食則用味蕾留住記憶,這是揭陽區別于其他同類賽事的差異化標簽。”
發揮制造業優勢拓展“體育+”
在揭陽“一化一海五優特”產業布局中,新材料與智能裝備成為揭陽制造的創新引擎。佳聯五金塑膠的碳纖維帳篷支架實現戶外運動用品輕量化突破,海賽公司的水翼風箏板出口海外受到運動員和消費者青睞,落戶揭陽產業園的智能穿戴產業鏈項目已實現投產……“這些創新實踐為揭陽培育體育產業新業態、申報‘廣東省體育產業示范項目’奠定了堅實基礎,產業集群力量的加入,也能進一步提升體育賽事專業度。”鄭騁表示。
為此,揭陽可發揮制造業優勢,拓展“體育+”外延,將體育賽事與“一化一海五優特”產業集群進行深度融合,向全世界推廣“揭陽制造”,提升賽事專業度和美譽度。如服裝制鞋產業,可設計出集“實用、紀念、顏值”于一體的完賽拖鞋、完賽披風;大健康產業可推出藥食同源的保健品、草藥包或藥膳補給;食品加工產業從科學飲食角度,可聯合本地食品企業和餐飲品牌,推出“選手補給地圖”和飲食套餐。
第十五屆全運會將于今年11月在粵港澳大灣區舉辦,作為大灣區東部的重要節點城市,揭陽市將面臨文旅產業快速增長、服務業擴容提質、區域協同發展等多維度的發展機遇,全運會的到來猶如一扇窗口,為揭陽市筑牢賽事經濟根基提供了重要的契機。
從一場馬拉松出發,揭陽正以“文化為魂、生態為基、產業為翼”,探索一條獨具特色的賽事經濟發展之路。

體育新聞精選:
- 2025年05月04日 18:58:04
- 2025年05月04日 18:51:32
- 2025年05月04日 18:32:05
- 2025年05月04日 18:12:42
- 2025年05月04日 15:49:32
- 2025年05月04日 15:47:46
- 2025年05月04日 15:26:03
- 2025年05月04日 14:14:39
- 2025年05月04日 13:58:35
- 2025年05月04日 10:5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