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6日電 中國公安部相關負責人今天向媒體表示,“命案必破”不會造成刑訊逼供。
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副局長余新民今天上午在公安部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答媒體提問時作上述表示。余新民介紹說,2004年以來,公安部提出“命案必破”后,經過幾年的不懈努力,中國偵破和遏制命案的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已初步實現“全國命案發案數下降、命案逃犯數下降、命案破案率上升”的“兩降一升”的奮斗目標。
余新民說,進入九十年代,也是公安科技大發展的時代,全自動指紋識別系統建設數很高,還有公安機關勘察現場、發現犯罪痕跡的技術手段充分得到利用;同時,警方揭露犯罪、證實犯罪、認定犯罪的一些裝備得到大量的更新和提升。所以,科技含量高了以后,每一起案件都有扎實的證據作保證。
此外,公安部門在制度上盡量減少刑訊逼供的發生,達到杜絕這種現象。一,要求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強制措施以后,只能在看守所訊問。第二,對命案的訊問要進行全程的錄音錄像。第三個方面,實行嚴格的錯案追究制或者違法追究制。第四個方面,實行社會的違法監督,包括社會的違法監督。
公安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武和平介紹說,公安機關上采取了幾個措施,大大提高破案率,降低發案率——
第一,突破難點,目前的犯罪,隨著人、財、物的大流動,出現了職能化、動態化,公安機關推進了現代科技手段和信息網絡技術的實戰應用,完善在在逃人員現場物證、被盜車輛、未知名尸體和DNA的數據,并且把信息網絡延伸到基層的派出所,現在基層派出所也能接通整個信息網絡。2006年通過刑事技術破案達到6.2萬起,同比比05年上升了6.6%。
第二,公安機關把打擊犯罪的觸角伸向新的領域,包括互聯網,針對網上的賭博、色情等違法犯罪采取了集中整治,破獲了各類涉及互聯網的犯罪,包括其中找到了一些線索,再找到犯罪嫌疑人。
第三,創新方式,犯罪手段提高,要求公安機關打擊力度要隨之加強,特別是對于跨區作案,現在公安機關基本上扭轉了過去那種大面積的排隊方式,而是從人到案這樣一個新的偵查方式。同時,強化了我們的隊伍建設,現在建立責任區刑警隊,全國是5625個,刑事偵查的力量在基層達到了5.8萬人,基本上形成了刑偵力量在社會面整體的覆蓋,并且和社區警務相結合,提高了戰斗力,加速了打擊犯罪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