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十四五”規劃下大灣區雙循環合作 各界冀香港充當積極角色
中新社香港5月7日電 (記者 張曉曦)“十四五”規劃下大灣區雙循環合作討論會7日在香港舉行,來自香港各界的知名人士出席并發表看法,他們希望香港可以把握機遇,在雙循環中充當積極角色,不斷完善自身功能,成就新的輝煌。
此次討論會由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專業委員會舉辦。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作為主禮嘉賓致辭表示,在雙循環發展格局中,粵港澳大灣區是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交匯點;對香港而言,大灣區是融入國內循環的切入點。香港是大灣區中生產要素最自由、擁有完善國際市場網絡的城市,在“十四五”規劃下,更要不斷完善自身功能,促進內地與國際市場的對接和互動,引領大灣區在雙循環中“先行一步”,建立高水平的開放經濟體系。
陳茂波強調,香港的社會經濟發展與內地密切相連,希望香港可以正確把握內地市場機遇,充當積極角色。
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施榮懷致辭表示,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既是中央積極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之舉,也將為世界經濟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希望能搭上中國這趟高速發展的列車,而香港作為國家的一部分,已相當幸運,希望各界人士可以擁抱轉變、把握機遇,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大灣區的發展建設中,成就香港新的輝煌。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在討論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指出,雙循環是“十四五”規劃的重點,貫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科技創新可以作為其重要的推動力。香港可以憑借“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定位,在“自主創新”及“開放創新”等領域發揮作用,并加強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為雙循環服務。
此外,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龔永德、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陳曉峰、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副主席鄧飛等各界人士亦出席討論會。他們分別從金融、貿易、法律、教育等方面分享香港參與大灣區雙循環合作的建議。(完)
- 專題:大灣區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