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丹青今朝繪灣區 灣區明天耀丹青
(香港回歸25周年)評論:丹青今朝繪灣區 灣區明天耀丹青
中新社香港7月9日電 題:丹青今朝繪灣區 灣區明天耀丹青
中新社記者 香盧平
“筆墨丹青繪灣區——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美術作品展”7月9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開幕,來自內地和港澳的美術家們,用筆墨丹青描繪出香港回歸祖國25年來發生在粵港澳大灣區(下稱“大灣區”)的歷史性事件及重要發展變革,向香港市民生動展現大灣區的歷史之美、山河之美和文化之美。

這116件表現形式多樣的美術作品,描繪大灣區的創新實踐,展現香港自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方針指引下,在經濟、文化、社會和民生等各領域取得的長足發展,展示香港的繁榮進步與國家密不可分的關系。
粵港澳三地山水相接,文脈相親,具有深厚的地緣、史緣、親緣關系。《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共建人文灣區、構筑休閑灣區,為三地文化和旅游事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而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脈是共建人文灣區的重要基礎。在香港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新階段,文化相融更促進民心相通,更有助于香港年輕一代自覺了解大灣區和內地實際,有助于增強香港年輕一代的國民身份認同,有助于全體香港同胞大力弘揚以愛國愛港為核心、同“一國兩制”方針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繼續發揚包容共濟、求同存異、自強不息、善拼敢贏的優良傳統,共同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在香港“砥礪奮進廿五載 攜手再上新征程”的歷史機遇期,香港文藝界人士聚力國家賦予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新定位,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乃至內地其他區域的文藝界人士一起,用自己的筆墨丹青和獨特創意,結合香港融匯中西文化的獨特優勢,在塑造灣區人文精神、共建人文灣區方面將大有可為。
“愿將黃鶴翅,一借飛云空。”香港更好融入大灣區建設、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不僅是深化改革開放和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使命,更是香港開拓發展新空間、提升發展新動能的自身需要。
當前,大灣區建設欣欣向榮、蒸蒸日上。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日前發布的報告顯示,大灣區經濟總量在2022年將有望達到14.76萬億元人民幣,這意味著大灣區將可能成為世界經濟總量第一的灣區。未來,香港在“一國兩制”方針的堅實保障下,以“香港所長”貢獻“國家所需”,共同描繪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藍圖,必將寫上濃墨重彩的華章。
丹青今朝繪灣區,灣區明天耀丹青。時間正翻著書頁,香港,請你著筆。(完)
- 專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大灣區精選:
- 2025年04月08日 14:11:38
- 2025年04月08日 13:24:39
- 2025年04月08日 12:36:49
- 2025年04月08日 11:23:19
- 2025年04月07日 21:45:43
- 2025年04月07日 20:23:02
- 2025年04月07日 20:10:11
- 2025年04月07日 17:40:48
- 2025年04月07日 17:16:00
- 2025年04月07日 14: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