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經略】中國如何做大分好經濟“蛋糕”?
中新網北京9月21日電 題:中國如何做大分好經濟“蛋糕”?
記者 石睿
“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2015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強調。
如何把不斷做大的“蛋糕”分好?新發展理念中的共享發展理念給出了方向,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強發展動力,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消除貧困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擺脫貧困,成了中國人民孜孜以求的夢想,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之日起,就堅持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作為初心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鮮明提出,必須時不我待抓好脫貧攻堅工作。
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2021年,在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時刻,中國宣告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創造了又一個彪炳史冊的人間奇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3-2020年,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長9.2%,快于全國農村居民2.2個百分點。
“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也顯著提高。”國家脫貧攻堅普查結果顯示,貧困地區中,通硬化路、通動力電、通信信號覆蓋的行政村比例分別為99.6%、99.3%和99.9%。2020年,貧困地區使用管道供水、獨用廁所的農戶比重分別為91.0%、97.2%,分別比2012年提高了34.6、6.2個百分點。
社會保障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民之所憂,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習近平總書記始終重視、牽掛人民群眾的民生改善和社會保障。
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社會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維護社會公平、增進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廣大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國安邦的大問題。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十四條基本方略之一,并強調,“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
“就業優先戰略深入實施,就業規模穩步擴大。”國家統計局報告指出,2013—2021年,全國就業人員穩定在7.4億人以上,城鎮新增就業人數每年保持在1100萬人以上。就業結構不斷優化,2021年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全部就業人員比重達48.0%,比2012年提高11.9個百分點。
這十年,我國還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功能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2021年末,全國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覆蓋人數分別達10.3億人、13.6億人;參加失業、工傷、生育保險人數分別比2012年增加7733萬人、9277萬人、8323萬人。
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
“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
這十年,共享發展持續加強,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增加18618元;全國居民恩格爾系數為29.8%,比2012年下降3.2個百分點;全國居民每百戶家用汽車、移動電話擁有量分別為41.8輛、259.1部,分別比2013年增長147.3%、27.5%……
一個個數據背后,是一系列民生舉措為增強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中國正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
“堅持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勞動報酬提高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基本同步,持續提高低收入群體收入,擴大中等收入群體,更加積極有為地促進共同富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提出了系列目標,擘畫新征程的宏偉藍圖。(完)

經濟新聞精選:
- 2025年04月03日 08:14:58
- 2025年04月02日 14:23:48
- 2025年04月02日 12:12:18
- 2025年04月02日 11:59:53
- 2025年04月02日 11:44:02
- 2025年04月02日 09:11:29
- 2025年04月01日 17:48:16
- 2025年04月01日 17:47:40
- 2025年04月01日 14:51:53
- 2025年04月01日 13:4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