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就業的黑色幽默
文/ 姜廣時
一個清華畢業生的遭遇
2002年7月4日,肖恩赴美留學簽證被拒,他同時也從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畢業,從這天起,肖恩開始了從畢業到就業之間必須要經過的一段無業的日子。對肖恩具有黑色幽默意味的是,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字,截止到2002年7月,清華大學的畢業生就業率是85%-90%。
在收到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的全額獎學金通知后,肖恩清楚地告誡自己,即便捧著清華的金字招牌,也沒有哪個單位愿意為一個將要出國的人提供就業機會。
畢業臨近,學校開始催促肖恩趕緊找工作單位簽協議,因為學校要統計畢業生的就業率,全國高校學生信息咨詢就業指導中心日后將公布2002年教育部直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排行。負責就業工作的人不喜歡那些出國留學、自謀職業或者根本就不想找工作的學生,管你有什么想法,學校需要就業分子越多越好。
但是肖恩的工作仍然遲遲未能落實,既然沒有簽協議,按照當時教育部關于畢業生就業的政策,清華大學沒有給他發報到證。
2002年6月1日肖恩的戶口被打回了原籍。但是當肖恩返回家鄉辦理落戶手續的時候,卻發覺自己陷入了"黑戶"的境地。當地公安部門告訴肖恩,因為學校沒有給他發報到證,所以他的戶口不能落回家。于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在法律意義上"蒸發"了。
戶口落不下來意味著肖恩在北京所辦的護照沒有了效力,也不能重新申請護照,他根本就出不了國。最終肖恩請朋友幫忙把戶口落回家里,他說:"做'黑戶'的一個禮拜時間心里很著急,因為無論在哪兒都有可能被當作盲流抓起來。"
事實上,肖恩并不是唯一一個被這些協議、報到證、戶口、護照困擾的人,據了解當年跟他有相似經歷的碩士畢業生在清華還有幾十個。這些人當中有20多人在2003年3月份從學校補領了報到證。
無業無奈的日子
經過了好一番周折,肖恩最后留在清華附近的一家公司打工,雖然拿著每月8000元的高薪水,但在高校負責學生就業工作的人眼里他還是沒有就業。事實上,肖恩的求職經歷還算順利,至少較高的收入仍然會令不少同年畢業的同學羨慕不已。
"我們這一屆整個就業形勢都不太好,北京市首次出現供大于求的狀況。"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系2002年畢業生章曉蒙說。的確,北航計算機系的學生從未像現在這樣為工作發愁,以往的畢業生即便去國企也會是待遇非常好的單位,并且那些好單位似乎永遠會對他們敞開大門。
2002年12月,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辦了一次聲勢浩大的應屆畢業生專場招聘會。最后一天下午仍有許多前來應聘的學生,個別招聘單位的工作人員為了減輕負擔,從堆積如山的應聘簡歷中挑出幾份,把其余簡歷全部扔在地上。一些學生上前蹲在地上尋找自己的,然后撿起來黯然走開。
面對嚴峻的畢業生就業形勢,批評人士指出,這完全是前兩年高校非理性擴招導致的惡果。但高校對此嚴詞反駁,中國人民大學就業指導中心的文書鋒處長向《經濟》雜志表示:"不是擴招而是供需關系客觀上發生了變化,才導致了就業形勢嚴峻。"漢普管理咨詢公司人力資源總監魯靈敏認為:"更確切地說是因為企業對應屆畢業生需求的花樣發生了變化。"比如IT企業不再跟應聘者簽長期固定的勞動合同,更愿意按照項目簽協議,完成一個項目可能只需要幾個月或者半年的時間。
質疑高校就業率排行
根據2003年4月4日教育部學生司的統計,2002年教育部直屬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中,北京大學等24所高校排第一梯隊,中國人民大學等28所高校居第二梯隊,清華大學等11所高校名列第三梯隊。
教育部的統計把畢業生到非國有單位就業、自主創業等項列入就業統計口徑。把讀研、出國學習的畢業生也計入就業總量。除了實在是沒事可干的人,其余的在教育部門眼里都是已經就業了。
"這個統計口徑有問題,"魯靈敏說。留學和讀研是去接受繼續教育,沒有道理被列在就業率里頭。魯靈敏建議依據最后被用人單位正式調轉的檔案來統計就業率。清華大學學生就業中心主任陳基和承認,該校2002年本科畢業生統計就業率為88.7%,但是數字并不能完全反映畢業生的實際就業狀況。
中國人民大學文書鋒說:"如果我們把專業的就業率再進行排名,就會發現這個就業落實率不具有太大的價值。"比如說2002年中國人民大學的政治學專業本科生就業落實率排在該校前十名,但房地產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落實率卻比較靠后。再如市場營銷這個專業,從用人單位的反饋來看非常火爆,但卻排在了幾十名。即便招生異常火爆的法學院就業率排行也未進入前十名。
現在學校與學生都面臨的挑戰是如何讓自己符合市場的口味。學校的通常做法是成立就業指導中心。不過學生對學校的就業指導并不滿意。"就業輔導員對我們沒有什么幫助。"北航自動控制系姓李的學生說,"他們基本上沒有什么就業求職經驗,給我們講的東西多是間接聽說。"
至于學生自己也必須要積極地準備。如果在畢業之前學生已經開始從事某種工作,等到畢業之后他已經成為一個在該領域比較有資歷的人,對這樣的學生,誰會拒絕呢?
(摘自《經濟月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