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快男,快完!
作為一個在比賽第一線見證了湖南衛視2006年“快女”至2010年“快男”大部分比賽的記錄者,早在今年“快男”尚行至一半的時候我就曾在一篇專題報道中將這一屆“快男”定義為“史上最無趣‘快男’”。前兩周在長沙看完了“快男”的最后兩場比賽,雖然比賽的收視率與我對這項賽事的印象一樣,有了顯著地回升,但依然無法改變我先前的觀點,因為這次真的熱得太慢了。
不可否認,“快男”今年的落寞有一定的客觀因素,比如比賽遭世界杯“腰斬”,以及正好撞上整個湖南廣電的組織結構大調整等因素,但這并不是“快男”今年被一些輿論指為“三無產品”(無明星、無話題、無影響)的主要理由。
從天娛的手中接過制作大權之后,湖南衛視本屆“快男”的制作班底明顯缺乏經驗。這可以從在舞臺上選手多于6人時比賽完全淪為流水席、對于凸顯選手個性方面的挖掘能力實在有限、最先的六場比賽給人的感覺比較粗糙、評委和賽制改了又改等方面都可以看出來。雖然最后四場這個團隊終于找到了感覺,在總決賽上甚至炮制出“辯論賽”這樣的神來之筆,但無奈大勢已去,最后回光返照一般的精彩已經無法左右人們對于今年“快男”的總體評價。
某種程度上而言,個人覺得選秀比賽和足球有著非常多的相似之處。很多人不愿意看國際米蘭對切爾西這樣的歐冠比賽,卻愿意熬夜看一場西班牙對阿根廷的友誼賽。原因就在于除了那些鐵桿球迷,觀眾更愿意看到的是精彩的過程。有很多場足球比賽并不關乎于榮譽,如1997年,巴西隊與法國隊進行的那場友誼賽,卡洛斯那腳不可思議的任意球乃至很多經典的瞬間在很多球迷心中都是很珍貴的記憶。而今年的“快男”顯然缺少的就是這個,回憶起這長達近百天的比賽,也只有陳翔遭遇淘汰的那場比賽因為極度地有違常規而讓人印象深刻,舞臺上沒有“卡洛斯”更加沒有“李宇春”、“曾軼可”。
今年選秀節目方面有“中國達人秀”、綜藝類節目里有“非誠勿擾”,都對湖南衛視長年以來在制作口碑上的霸主地位構成了嚴重的威脅,以至于賽后有同行發出“‘快男’已經變成了‘快完’”、“已經淪為二流節目”之類的論調。但我卻對此抱有疑惑,我相信一個精心打造了五年的品牌還不至于在一夜之間到了檣傾楫摧的地步,希望這只是一個意外。(易哲)
![]() |
【編輯:王祎】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