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年06月29日 08:30 來源:中國新聞網
6月29日,中國科學院(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消息:由該臺牽頭組建的中國脈沖星測時陣列(CPTA)研究團隊利用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最近探測到納赫茲引力波存在的關鍵性證據,表明中國納赫茲引力波研究已經與國際領先水平同步。
這項納赫茲引力波研究重要成果論文,當天在中國天文學術期刊《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RAA)在線發表。作為引力波的一種,對頻率低至納赫茲的引力波進行探測,將有助于天文學家理解宇宙結構的起源,探測宇宙中最大質量的天體即超大質量黑洞的增長、演化及并合過程,也有助于物理學家洞察時空的基本物理原理。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介紹說,納赫茲引力波由于頻率極低、周期長達數年,其波長可達數光年,對其探測十分具有挑戰性。利用大型射電望遠鏡對一批自轉極其規律的毫秒脈沖星進行長期測時觀測,是納赫茲引力波目前所知的唯一探測手段,發現納赫茲引力波也是國際物理和天文領域競賽的焦點之一。
在此次研究中,CPTA團隊利用FAST對57顆毫秒脈沖星進行長期系統性監測,并將這些毫秒脈沖星組成銀河系尺度大小的引力波探測器來搜尋納赫茲引力波。該團隊基于獨立開發的軟件,對 FAST收集的時間跨度為3年5個月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在4.6西格瑪置信度水平(誤報率小于五十萬分之一)上發現具有納赫茲引力波特征的四極相關信號的證據。(記者 孫自法 制作 岳子巖 視頻來源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
責任編輯:【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