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2時半起,蘇州河西藏路橋至烏鎮路橋之間兩三百米的水面上,陡現一只只或綠或紅的臉盆,慢慢地漂散開來,至下午4時左右,已達近千只之多。河中一艘木船上,一紅衣紅褲男士率四五名環衛工人仍在不停地往河中扔臉盆。此舉引得此段蘇州河兩岸行人紛紛圍觀。
記者從舉辦此次活動的三尚藝術上海空間公司獲悉,這場“臉盆秀”實為一場行為藝術,表演者正是著紅衣男士———浙江大學藝術學院設計系主任、教授王小松。
記者在蘇州河畔看到,清澈的河面漂著無數臉盆,大部分為綠色,少數為紫紅色,為了讓臉盆固定在該段水域,王小松和環衛工人還在每個綠色臉盆里放上魚鉤或金屬獎杯。“投放臉盆數量一共為1020個,投完后將全部回收。”三尚藝術的工作人員王美蓮告訴記者。千余臉盆漂浮在水面,它們代表著破壞水質的藍藻等環境污染物,而此次行為藝術就是借此呼吁市民“節約水資源,反對水污染”。1020只臉盆整整投放了3個小時才覆蓋了兩三百米河面。夜幕降臨時,王小松和環衛工人仍駕著小船在蘇州河上“拼命”地用手或者網兜撈臉盆,總算在晚上6時半把剩下的臉盆全都撈上了岸。
王美蓮說,此次行為藝術事先已經通過水域管理部門的審批。記者隨即從市環衛局水上管理處證實這個說法。“我們覺得比較有意義,所以還專門在表演時間封鎖了航道。”水管處有關負責人稱,“臉盆是有機塑料的,不會對水質造成污染。”(記者吳潔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