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寧2月16日電 (記者 劉萬強)今年春節,廣西南寧、柳州、桂林、河南鄭州、湖北武漢等中國內地更多的中心城市將比以往熱鬧,因為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十余年后,今年中國又開始允許市民在限制的區域和限制的時間內燃放。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中國自古以來有春節燃放爆竹的習俗,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由于安全因素,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開始,首先是廣州于一九九二年三月立法禁止煙花爆竹燃放,然后北京、上海、南京等中國主要城市陸續立法禁放。截至二○○五年底,中國內地有二百八十二個城市通過立法禁放,包括三十一個省會城市(直轄市、首府),全國六百個地級城市中有二百五十一個參與禁放。
多年來,這些城市市民耳邊鞭炮聲越來越遠,而民眾感覺年的味道也越來越淡,節日氣氛日益萎縮。對此,不斷有市民呼吁解禁。最近的一項調查顯示,城市市民心中,鞭炮是最能代表春節的符號,九成人認可放炮才有年味兒。
近兩三年來,一些城市響應民意,通過人大立法,陸續由“禁放”改為“限放”,北京、重慶等城市從二○○六年開始“禁改限”。今年,河南鄭州、洛陽,湖北武漢、荊州,廣西南寧、柳州、桂林,浙江常州,福建福州、南平、漳州、莆田等眾多城市也加入了開禁的行列。據悉,截至二○○六年底,全國已有上海、南京等兩百多個城市實行“禁改限”。
南寧市官員說,一九九四年南寧市區范圍內實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政策后,對減少市區的環境污染尤其是火災、人身傷害等安全事故的發生,保障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發揮了積極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南寧經濟和社會的持續健康快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市政設施、消防設施更加健全、完善,公民的法律意識、安全意識和公眾道德觀念有了明顯提高,為實行煙花爆竹的“限放”政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為了確保民眾安全,“禁改限”城市紛紛采取應對舉措。武漢市不少學校放假前開設“鞭炮課”,教學生掌握燃放鞭炮的安全知識。鄭州市則要求公安、消防、安全生產監督、環衛、醫院等單位和部門要嚴格管理、改善服務,全力做好“禁改限”后各項保障工作。南寧市要求醫療機構尤其要做好燃放煙花爆竹醫療救治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