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分享到:

專家建言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融入國家戰略

分享到:

專家建言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融入國家戰略

2020年09月25日 16:28 來源:中國新聞網參與互動參與互動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電 (記者 杜燕)蜿蜒3200公里、流淌2500多年的大運河,貫通五大水系,連起八個省市。來自運河沿線地區的專家們匯聚北京通州大運河畔,建言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融入國家戰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共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

  大運河貫穿古今、連通南北。如今,在沿線地區,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國家戰略正深入實施。

資料圖:大運河一影。 項菁 攝
資料圖:大運河一影。 項菁 攝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融入國家戰略,協同推進、協作共建。”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理事長、北京物資學院大運河研究院院長王佳寧24日在2020中國大運河文化帶“京杭對話”重要活動之一的第七屆中國大運河智庫論壇上如是說。

  王佳寧表示,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先導區、示范區和樣板區逐步明晰,北京和杭州兩端呼應,河北、江蘇分別為北運河、南運河的軸心,沿線省市要形成多節點、多樣性新興文化業態發展的合力。

  “江蘇大運河文化帶建設要主動對接長三角一體化。”中國大運河智庫60人論壇觀察家、南京郵電大學大運河研究中心主任沙勇表示,當下,運河沿線自然景觀資源、生態系統資源、古建筑資源等,要借助長三角一體化繼續提升表現力;人文文化的開放也要借助長三角一體化進行整體性提升。

  他建議籌建大運河國家實驗室,打造科技匯聚、協同創新平臺,關注河道斷流、河道污染、生態空間與人口活動疊加作用等技術難題,給出系統性解決方案。

  一衣帶水,北運河溝通京津冀。近年來,三地協同治理區域生態環境,運河沿線逐漸水清岸綠,像北京正致力于打造全線濱河綠道,實現重點河道通航。

  在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輿情研究部主任孫靜看來,優化城市空間,貫通健康休閑綠道,提升運河部分河段游船航道品質,會明顯提升周邊民眾幸福感。她建議,探索推出大型實景演出等文娛項目,形成以大運河申遺紀念日等為主題的民眾活動,讓更多人了解大運河、熱愛大運河。

  大運河沿線地區各具特色的景區景點、傳統村落、古城古都等構成優質獨特的文旅資源。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河南滑縣調研基地負責人、滑縣副縣長趙自勛建議,依托大運河沿線獨特的文旅資源和通達的水陸交通,以文旅融合發展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滑縣將把黃河文化、運河文化融入到整個縣域旅游的發展規劃中”。

  大運河承載了沿線地區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遷,是活化的歷史文化遺產,協調機制將賦予大運河新的生機。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研究中心副主任莊國波認為,各地出臺的大運河保護相關政策要從全局出發,制定修訂法律法規、編制建設保護規劃、實施文物和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利用,要有利于協調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基礎建設,有利于完善建設管理體制機制等。

  他還稱,大運河沿線八省市是中國經濟社會發達、發展動力強的區域,然而部分地區處于所在省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相對洼地。建議通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的建設,帶動地區的整體復興和城市活力的提升;以文化“高地”項目建設,填平經濟發展“洼地”,促進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從“各美其美”走向“美美與共”。

  論壇上,“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服務貿易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北京城市副中心發展研究中心”揭牌,并宣布中國大運河智庫聯盟新增浙江外國語學院為成員。(完)

【編輯:蘇亦瑜】
關于我們 | About us | 聯系我們 | 廣告服務 | 供稿服務 | 法律聲明 | 招聘信息 | 網站地圖
 | 留言反饋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