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汽 車
房 產|電 訊 稿|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文教育|視 頻|供 稿|產經資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華文摘》文章:“娛樂”不應“至死”

2006年07月06日 16:31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石踐

  現在是娛樂泛化的時代,幾乎在所有的文化領域都充滿著娛樂的元素,一個惡性娛樂化的幽靈就游蕩在你我的身邊。什么“娛樂無線”“娛樂至上”“娛樂一切”的口號叫得震天價響,甚至有人揚言:“一個全民狂歡的節日已經到來!”

  對于娛樂以產業化的速度在眾多領域延伸擴張時,中外有識之士早就懷著深刻的戒惕發出警告,美國的尼爾·波茲曼就是最為突出的代表。

  尼爾·波茲曼是紐約大學媒體生態學的創始人,在他那部著名的《娛樂至死》中,以“赫胥黎的警告”為題,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民族分心于繁雜瑣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義為娛樂的周而復始,如果嚴肅的公眾對話變成幼稚的嬰兒語言,如果人民蛻化為被動的受眾,一切公務形同雜耍,那么這個民族就會發現自己已危在旦夕,文化死亡的命運也就在劫難逃。”

  如果說西方的這種“娛樂至死”傾向在過去離我們還十分遙遠,那么今天,這一傾向正以驚人的速度在我國的電視文化、網絡文化,甚至別的一些文化領域拓展并彌漫在國人的文化生活之中。你可別以為這是筆者在此聳人聽聞,請看以下的一些事實——

  大家記憶猶新,曾經有段時間,在北大、清華的BBS上,“芙蓉姐姐”那肉麻露骨的文字、照片引來許多莘莘學子的眼球,再加上“竹影青瞳”“流氓兔”“紅衣教主”,以及“木子美”,這“五朵金花”獲得眾多學子追捧場面異常火爆。許多人興高采烈地說:網絡加上另類娛樂節目給他們搭建了張揚個性的舞臺,他們從中得到最大的閑趣和快樂,高呼“娛樂萬歲”!

  大學生對娛樂是如此的狂熱,中小學也不甘落后。曾有媒體報道:在重慶某實驗小學里發生了一件“盛事”,有42位不滿10歲的小學生心血來潮,集體涂鴉了20萬字的武俠小說《張宋演義》,這部書情節荒誕,語言粗俗,充滿著插科打諢式的惡搞。就是這樣一本書,第一次就印了5000冊,一個月內在全國就售罄,后又加印了8000冊,“市場”竟如此看好,真使人瞠目結舌,于是一些小學生被譽為“天生的搞笑能手”!

  也許受文化娛樂化的影響,一向嚴肅的新聞領域也迎風而上,盲目地效仿娛樂圈,造就了新聞娛樂化。一時間名人的趣事、家事、閑事都是炒點。于是你就看到“年輕貌美的女大學生下嫁老乞丐”“億萬大款的征婚宣言”“女博士代言安全套”等等花邊新聞此起彼伏,甚至著名畫家陳逸飛的不幸去世也加進了作料成為娛樂版面的頭號新聞!人們只能無奈地感嘆:新聞也淪落為娛樂的附庸了。正如《娛樂至死》中說:“當新聞被包裝成一種娛樂形式時,它就不可避免地起到了蒙蔽的作用。”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娛樂只是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可能統領一切。娛樂就是娛樂,能用游戲替代思考嗎?能用網絡替代讀書嗎?我們不應生存在完全以娛樂為價值尺度的環境中,因為我們要做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娛樂不能蛻變成“愚樂”,“娛樂”更不應“至死”!

  (摘自《文化月刊》)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