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建立技術支撐體系保障奧帆賽
2008年08月20日 00:5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版權聲明:本稿件為中國新聞網“奧運專稿”,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北京2008奧運帆船比賽8月19日在青島分賽場舉行,女子單人艇-激光雷迪爾級美國滕尼克利夫奪得冠軍,立陶宛選手沃倫格維丘特奪得亞軍,中國選手徐莉佳奪得季軍。 中新社發 趙振清 攝
版權聲明:凡標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
中新社青島八月十九日電 (記者 修建華 李進梅)記者今日從奧帆委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青島通過組織實施“科技奧運專項”計劃,針對奧帆賽的實際技術需求,開展了一系列基礎調查和相關技術集成及研究,形成了陸海空三位一體、軟硬件緊密結合的“科技奧運”技術支撐體系,為奧帆賽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
奧帆賽是項靠天吃飯的運動,為了提高青島氣象預報水平,在首批“科技奧運專項計劃”中,青島氣象部門承擔了“青島近海夏季天氣預測和海上運動氣象保障研究”項目,通過研究影響海上運動的突發性、災害性天氣過程的形成機制和預報理論,提高了青島短期和臨近天氣預報水平,建立了青島地區高分辨率的中尺度數值預報系統。
同時,青島有針對性地解決了與奧帆賽相關的技術難點,相繼開發了可移式多普勒激光雷達、奧帆賽場水文氣象浮標、新型流速儀、帆船帆板運動員陸上智能訓練儀等項目。其中,由中國海洋大學研制的國內第一臺可移式多普勒激光雷達,在國際上第一次實現碘分子吸收濾波器的先進技術,實現對大氣風場分析和高精度測量,填補了目前氣象業務中探測晴空風場的空白,具有始創性貢獻。
由于科技助力,青島奧帆中心也成為“綠色奧運”的典范。奧帆中心內的媒體中心運用了海水源熱泵技術讓海水來調節溫度,開創了中國公共建筑應用海水源空調技術的先例;五千八百平方米的后勤保障中心采用太陽能吸收式空調,成功實現了制冷、取暖和全年提供生活熱水的功能;運動員中心利用太陽能產生的熱量加熱三百平方米游泳池水,并同時提供洗浴等生活熱水。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青島市圍繞科技奧運共投入專項資金二點一七億元;全市直接參與科技奧運工作的科研機構、高校和企業共有二十八家;完成科技奧運項目五十多項;承擔國家科技奧運項目一項;申報國家專利三十一件,創造了九項國內之最。 (完)
【編輯:聞育旻】

相 關 報 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