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頻 道: 首 頁|新 聞|國 際|財 經|體 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 學 生| 科 教| 時 尚| 汽 車
房 產|圖 片|圖 片 庫|圖 片 網|華 文 教 育|視 頻|商 城|供 稿|產 經 資 訊|廣 告|演 出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關鍵詞1: 關鍵詞2: 標題: 更多搜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11個"五年計劃":從超英趕美到堅定改革開放 (9)

2006年03月20日 07:33

  “九五”(1996~2000):宏觀調控 經濟“軟著陸”

  “九五”計劃時期,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面對的國內外環境,是歷次五年計劃實施中比較少見的。

  國際上,全球化趨勢進一步增強,1997年始發于泰國的金融危機迅速波及整個亞洲,對中國的出口、利用外資以及經濟增長都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在國內,“九五”前期,針對通貨膨脹率過高的突出矛盾,把抑制通貨膨脹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通過綜合治理,高通脹得到了有效控制,需求過熱的局面得以扭轉,國民經濟順利實現了“軟著陸”。而在后期,在出現有效需求不足后,又適時通過增加投資、刺激消費等措施,實現了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我的翅膀還在”

  【決策回眸】

  “九五”期間,中國經濟環境所面臨的復雜變化是前所未有的。時任國務院總理的朱镕基,在當時被美國《時代》周刊比喻成“飛向太陽的鳥,但翅膀已被烤焦”。

  1997年,始發于泰國的亞洲金融危機,使我國外貿出口增幅從前一年的20%猛跌至0.5%,利用外資額跌至20年來最低點;在國內,產能過剩、有效需求不足又成為經濟生活中的突出矛盾。

  到1998年上半年,市場上已經沒有供不應求的商品。企業家們都在忙著大打價格戰,大商場也尋找一切理由打折。就連世都百貨——北京城當時富人扎堆的地方,有時商品居然也打到1折。就是這樣,消費者還是不為所動。

  事實上,在1997年,關于“軟著陸”后宏觀經濟形勢的判斷,已經頗有爭議。這年年初,一個名叫劉慧勇的人曾上書朱镕基,建議應當注意通貨緊縮。但這種觀點在當時并未成為主流認識。

  到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已相當明朗,并與一系列國內問題疊加,使經濟受阻。2月,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時任副總理的李嵐清發言表明,決策層不僅注意到了內需不足的存在,還下決心戰而勝之。

  當年8月2日,朱镕基第一次明確提出“擴大內需”的構想。國務院隨后增發1000億元財政債券,重點用于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時采取了降低存貸款利率、提高出口退稅率等在內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與普通民眾生活休戚相關的教育、醫療和住房三項,也從1998年開始了全面的市場化改革,和之后開始的黃金周等措施一起,發揮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

  而從1999年開始的聲勢浩大的高校擴招,則與1998年年底呈交給國務院領導的一封信緊密相關。這封由經濟學者湯敏和他的夫人左小蕾共同撰寫的信建議,在3年至4年內使中國高校的招生量擴大一倍。他們估算,擴大高校招生每年可增加1000億元左右的消費需求,同時可使每年一至兩百萬新增的勞動力延遲進入市場,緩解當前的就業壓力。

  這封信得到了高層領導的重視,并很快有了回應。次年,有關部門擬定計劃,招生人數比前一年增加20%多,幾個月后又增至47%。

  增加投資、刺激消費,對于拉動經濟增長無疑起到了推動作用。1998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8%。這年年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教授米勒來到北京,與朱镕基總理進行了長談。朱镕基幽默地請米勒教授轉告《時代》周刊,“我的翅膀還在”。(唐勇林)

  【數字】

  3.4%

  1997年年末,全國下崗職工人數為1200萬人左右,比1996年增加300多萬人。就業狀況的惡化使城鎮居民收入的增勢開始減緩,1997年城鎮居民實際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3.4%,處于90年代以來的最低水平。

  8.3%

  5年間,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平均增長8.3%,大大高于世界平均3.8%的增長速度。

  85%

  2000年,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達到85%,比1995年的36.2%明顯提高。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的目標初步實現。(許瑞芳整理)

  【語錄】

  能否抓住機遇,歷來是關系革命和建設興衰成敗的大問題。過去我們抓住了重要歷史機遇,也喪失過某些機遇。現在全黨一定要高度自覺,牢牢抓住世紀之交的歷史機遇,邁出新的步伐。

  在這個時期,建立比較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是必須解決好的兩大課題。

  ———江澤民(1997年9月)

  不管前面是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我都將勇往直前,義無反顧,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朱镕基(1998年3月)

  【評說】

  “九五”期間,中國經濟與社會全面發展,順利完成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第二步戰略目標,在1997年比預期目標提前3年實現了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的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了小康水平,為進一步實現第三步戰略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體制改革方面,非公有制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國有企業改革取得進展;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明顯增強。但是,產權制度、政府管理體制改革還比較滯后,要素市場“雙軌制”問題依然突出,收入分配制度仍有待完善。

  在宏觀調控政策上,決策者適時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調整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和力度,并注意把擴大內需和調整經濟結構緊密結合起來,同時加強了宏觀調控的預測性和指導性。

  (點評專家:中國社科院副研究員常欣)(唐勇林整理)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編輯:邱觀史】
 


  打印稿件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廣告服務-【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
[京ICP備0500434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