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因:地方政府動力不足
過去曾經有一種說法認為,經濟適用房供不應求是因為開發商寧愿去建利潤非常可觀的高檔房,而不愿去建普通商品房和經濟適用房,尤其是經濟適用房,利潤最薄。北京京麗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銷售總監柯秀林對此給予了否定。
柯秀林所在的房地產公司是一家純外資公司。“我們公司在成都、無錫兩地都開發了類似經濟適用房的項目!笨滦懔终f,“我認為制約經濟適用房最大的問題是土地方面的問題!笨滦懔直硎,包括京麗公司在內,很多房地產公司其實是愿意去建經濟使用房的,但關鍵是拿不到項目。
3月7日,在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重慶代表團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重慶市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在回答記者關于經濟適用房問題時說,經濟適用房建設不切實際全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重慶,具體來說,主要是受制于當地的地形地貌,重慶山多,開發建設經濟適用住房成本較高。
對于經濟適用房開發建設不足,嚴重短缺,全國普遍越來越少,甚至有的地方已經取消經濟適用房的原因,汪利娜認為另有隱情。
“建設經濟適用房的土地都是政府無償劃撥的,地方政府一個主要的經濟收入來源就是靠出賣土地,從2002年開始,中國推出土地招標拍賣掛牌制度以后,土地價格持續攀升,這種情況下,地方政府如果拿出土地搞經濟適用房開發,沒有收益,而同樣拿出土地搞房地產開發卻可以獲得很高的收益!蓖衾日J為,利益驅動才是經濟適用房建得不夠,而且投資連續出現負增長,供應越來越少的真正原因。
“上海從1999年取消了經濟適用房,不能說上海做得不對。在國外,通常通過減免稅基等其他手段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這部分的需求也可以通過存量房來解決,但問題是,上海這幾年大量的拆遷導致了存量房急劇減少!蓖衾日f,此前上海出現房地產泡沫,與取消經濟適用房也有一定的聯系。
需要學習新加坡模式
包宗華認為,中國要解決當前住房領域的突出問題,必須要走新加坡曾經和正在走的路子。
“新加坡和中國一樣,都是屬于地少人多的國家。中國和美國、新加坡一樣實行的都是住房分類供應制度!卑谌A說,實行住房分類供應制度比較成功的國家中,發達國家的代表是美國,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是新加坡,中國和美國沒有可比性,新加坡和我們比較接近。
“中國現在面臨的房價上漲過快、結構不合理,中低收入者住房問題十分尖銳等房地產領域突出問題,在新加坡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包宗華介紹,自上世紀50年代,新加坡政府就決定介入住房問題,推行住房分類供應制度。
新加坡政府對占住戶總數3%的富人供應富人住宅,收取很高的土地出讓金,入住后收取高額物業稅;對占住戶總數80%的中低收入者供應由政府控制戶型和房價的組屋;對占住戶總數8.5%的困難戶供應經政府補貼、價格很低的、舊的、小面積的(60—70平方米)組屋;對占住戶總數8.5%的特困戶租給舊的、更小面積(42平方米左右)的組屋,每月十分低廉地收10幾新元房租。
包宗華說,過去美國和新加坡實行的都是住房任由市場自發調節的制度,之所以對住房進行“改制”,理由是:任由市場自發調節的制度很難解決好廣大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因此,它們決定“改制”,并鮮明地提出“政府介入住房問題”的思路,強調政府從“不管”到“要管”(主要是管中低收入者住房),抓住對中低收入者住房給予適度社會保障這一理由,合理合法地加強對中低收入者住房的戶型、價格和供應對象的調控和管理,而且管得比較嚴格和到位,從而較好地解決了住房領域的諸多問題。
執行制度時抓“關鍵”和“核心”——也就是建足夠的小面積低價位的經濟適用住房,解決好中低收入者的住房問題,是新加坡的成功經驗。包宗華說,中國地少人多,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很低,更應以建設小戶型低造價住宅為主。(周雪松)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