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日電 兩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石元春呼吁,應該大力發展生物質能源,實現中國能源結構的歷史性轉型。
北京晚報的消息稱,中國石油儲量是世界的2%,消費量是世界第二,進口依賴度近4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則分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基于這一點,中國能源的多元化、可持續、與環境友好和降低進口依賴度已是大勢所趨。
石院士介紹,生物質產業是指利用可再生或循環的有機物質,包括農作物、樹木和其他植物及其殘體等為原料,進行生物基產品、生物燃料和生物能源生產的產業。這一新興的產業不僅像太陽能、風能、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一樣可提供能量,又能像煤炭、石油那樣生產出千百種化工產品。
石院士介紹,中國生物質產業以豐富的農林廢棄物和非農田為原料和基地,使農林廢棄物和污染物無害化和資源化,生產環境良好和高附加值的能源和生物化工產品,為農業和農民增收開辟的第三戰場。
他認為,如能利用中國生物質資源的一半,就相當于建設一個年產5000萬噸“綠色油田”;可節省能源進口外匯150億美元;年產值可達萬億元。與此同時可以提高能源安全度、減排1.6億噸一氧化碳,還可從源頭上治理白色污染。(金玲丁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