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古城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南。自商契建都為始,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由于年代久遠,兵禍天災,古城曾多次被毀,又多次重建,但范圍都在南北十里之內。
現存古城為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所建。城內地勢呈龜背形,共93條街道。俯瞰全城,如棋盤狀。建筑根據五行相克相生的理論,多為走馬門樓和四合院建筑群。明嘉靖以后至清初,城內出過兩位大學士(宰相)、五位尚書以及十幾位侍郎、巡撫、御使、總兵、著名文人,因此,官府、官宅建筑頗多。原有的水井、廁所為梅花形,布局合理。南門兩側建有兩個水門,將水排進護城河。寬闊的護城河碧波蕩漾,環繞全城,水下疊壓著漢朝與唐朝的睢陽故城、宋朝的南京城、元朝的歸德府城舊址,河中小島上有10幾座各具特色的樓臺亭閣。
城池內方外圓,形似古錢。磚城周長7.25華里。城門為拱券式,至今保存完好。原城門外,還各有一甕城,甕城成半圓形,城門于正門不相沖,北門向西,東門和西門向南,南門向東,所以商丘古城古有“四門八開”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