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3日電 臺北市長馬英九今天舉辦參選中國國民黨主席說明會,以“年輕、活力、陽光、改革”為主軸;競爭對手“立法院長”王金平則號召十萬青年入黨,改革國民黨,讓國民黨年輕化,這場“王馬之爭”都訴求年輕改革。
據“中央社”報道,馬英九農歷年后首度松口表示,“愿意一試”參選國民黨主席,引爆“王馬之爭”;同期間,王金平僅私下在高屏地區展開“征詢之旅”,動員基層,直到三月十七日才邀集百余位現任、卸任“立委”及各縣市民意代表,宣布參選,展現豐沛人脈。
王金平宣布參選后,雙方雖都強調“君子之爭”,雙方陣營意見卻在黨主席延選案、黨員是否須繳交黨費才能投票等議題上出現歧異。
黨費爭議暫歇后,王、馬陣營拋出國民黨改革議題,不約而同,針對百年老店的國民黨,提出年輕化的改革方向,對于黨產、黨工問題的處理態度,雙方也沒有大太差異;不過,兩人對于省籍差異及本土化優勢,則是各自解讀。
王金平選在青年節攀登大屯山,希望以“一片鄉土一片情、十萬青年十萬軍”口號,號召青年入黨,并提出兩岸議題。馬英九則在報上刊登“沒有榮華富貴,只有千斤重擔”廣告,廣邀民眾參加參選說明會,也以“年輕活力”為說明會定調。
馬英九青年節參選說明會雖因故取消,但他近來密集受邀,上電子媒體講述參選理念;馬英九除宣稱“我宣布參選就是一種改革,我宣布參選就是改革的開始”,也積極反駁外界對他“不沾鍋”、不夠“本土化”的評價,并針對黨產、黨工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本土化”常被認為是王金平參選黨主席的優勢,馬英九則認為,絕大多數臺灣人不重視省籍觀念,重視的是政治人物的能力與操守,他在臺灣已住了五十多年,愛臺灣愛了五十多年,本土與否“這種思維本身就是我們改革的對象”。
馬英九提出若中央黨工人數減少到僅一百人,可能提供中央黨部部分空間給社會公益團體或將中央黨部處分掉,引起部分黨工反彈;王金平也指出,若他當選黨主席,第一件事就要協助處理好黨產,而后繼續精簡黨工和黨內組織,使黨內組織志工化、義工化。
馬英九昨天再度在各報章刊登廣告“因為年輕,我們擁有光與熱;就像燒紅的馬蹄鐵,吸聚能量散發光熱”,邀請年輕人參加他今天的參選說明會;王金平也南下臺中發表婦幼政策,預計在國民黨主席選舉投票日前,兩人都將繼續提出改革議題,并持續下鄉,爭取基層黨員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