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24日電 據美聯社消息,瘋牛病爆發將近20年,至今科學家對它仍有許多疑問,因為它不是病毒引起,也不是細菌或者其它微生物,感染后不會觸動免疫系統與之對抗,還會跨物種傳染。
瘋牛病的學名是“牛綿狀腦病”(bovine spongiform encephalopathy, BSE),1986年在英國首度爆發,屬于“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SEs)的一種,是由變性蛋白普里昂(prion)所引起。人類體內出現這種變異蛋白會出現“克雅氏癥”(CJD),科學家研究英國瘋牛病疫情時,發現人類食用受污染牛羊的內臟或牛骨制品也會被傳染而出現“變種克雅氏癥”(vCJD)。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說明,“變種克雅氏癥”的感染年齡層較低,平均約為29歲,而克雅氏癥則為65歲,而且發病時間也較長,平均14個月,而克雅氏癥為4個半月。
變性蛋白普里昂與健康的蛋白接觸后,會讓正常蛋白也出現異變,引發一連串反應,主要透過淋巴腺侵襲腦部組織,尤其是神經細胞,造成神經細胞死亡,形成腦部空洞化如海綿狀。起初科學家認為瘋牛病只在牛、羊系動物身上發生,但是隨著病例越來越多,并傳出人類感染后,才發現貓,貂,鹿、糜鹿等也會感染,而兔子,馬和狗目前的研究顯示有抗感染性,但是原因不明。
動物感染這種疾病有兩種途徑,最常見的是經由吃下染病動物做成的飼料而感染,此外,也會因為體內正常普里昂蛋白突變而發病,這種情況發生率約百萬分之一。而最初爆發據信是因為牛吃了感染羊搔癢癥的羊只所做的飼料,人類則會因為食物感染,輸血或器官組織移植也會造成人際傳染,至今全球有137人因此喪生。
感染瘋牛病會出現行動遲緩,不協調,情緒暴躁不安,流口水,對光線聲音的刺激敏感等癥狀,最明顯的判斷方式是無法自行站立,而人類感染“變種克雅氏癥”則會出現記憶力衰退,行為異常和步伐不穩等,有點類似老年癡呆癥。
至于染病牛羊身體哪一個部位最容易被污染,專家的說法不一,英國官員在處理瘋牛病疫情時表示,牛奶不會傳染,神經組織和肌肉組織則最危險。最近瑞士一份研究也指出,理論上,肌肉組織會帶有這種變性蛋白,因此牛排的危險性很高。此外,白血球中也曾檢測出含有變性蛋白普里昂,映證了輸血感染。
食品加工的過程中能夠破壞這種變性蛋白,但是如果只是烹煮并無法將它完全消滅。至于一個人要吃下多少份量的污染制品才會發病,科學界也還不了解。(聞新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