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中國新聞社
中新網分類新聞查詢>>

本頁位置:首頁>>新聞大觀>>國內新聞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中國將對文化單位實行分類管理 著力體制的創新

2003年07月15日 19:07

  中新網7月15日電 中國將把文化事業單位分成公益性文化事業、經營性文化產業兩類,通過深化改革和體制創新,建立起符合中國國情和文化行業特點的人事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繁榮文化事業。

  15日在武漢召開的全國文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座談會上,文化部副部長周和平說,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產業是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的兩個輪子,要堅持兩手抓。公益性文化單位的改革以增加投入、轉化機制、增強活力和改善服務為重點,深化內部改革,面向群眾,面向市場,利用市場機制增強自身活力。經營性文化單位的改革以創新體制、轉換機制、面向市場、增強活力為重點,發展壯大文化產業。

  據文化部人事司司長呂章申介紹,文化部正對公益性文化單位、經營性文化單位的改革發展思路、體制創新等問題進行研究論證,著力推動文化體制創新。目前,最基礎的工作就是做好人事制度改革,做好人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的創新。

  中國現有全民所有制文化事業單位30多萬個,從業人員168萬人。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從1979年調整事業、改革體制開始,先后進行了承包制、布局調整、雙軌制、以文養文、結構調整、演出場次補貼等探索。對解放藝術生產力、激發文化工作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不少地方對文化事業單位的改革存在誤區。一些地方不區分不同單位的公益、非公益性質,以發展文化產業為名,把所有文化單位簡單地推向市場,使一些公益文化單位靠出租門面,經營副業勉強維護。而有些地方把所有文化單位統統由財政供養,該進入市場的沒有進入市場,財政不堪重負,文化單位也喪失了寶貴的發展機遇。

  文化事業單位要進行用人制度、分配制度在內的人事制度改革,同時進行激勵機制、監督機制和保障機制在內的人事管理機制創新。文化部已選擇重慶、湖北、廣東、遼寧等地的文化事業單位進行試點。(據新華網,作者:黎昌政、羅琳)

 
編輯:李淑國

相關報道:“三個代表”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2003-07-03 19:47:54)

  打印稿件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