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1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分析小組20日發布《二00二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今天全國多家媒體對該報告進行了細致解讀,本網特選摘如下:
央行預計今年GDP增長7%
央行200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中國經濟遠好于預期,全年GDP增長8%,并預計2003年的GDP增長將在7%左右。報告指出,2002年我國價格水平低位運行,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8%;消費需求穩定增長,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的快速增長是推動經濟增長加速的重要力量;一、二、三產業同步增長,農業生產平穩,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利用外資居世界首位。報告預計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居民消費物價總水平上漲1%左右,M2、M1增長16%左右,現金投放1500億元,金融機構貸款增加大約18000億元。
中國物價低位運行對世界影響不大
央行200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中國物價目前在低位運行對世界價格影響不大。報告分析認為,2002年全球進口或出口規模在6萬億美元左右,中國出口商品價值3258億美元,僅占5%。扣除加工貿易,中國真正的商品出口只占全球出口的2%左右,不足以對世界價格產生決定性影響。中國近年來進出口增長都有長足進展,貿易項目基本平衡,中國在出口增長的同時,也輸入了大量外國商品。中國為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商品,給世界和亞洲各國都帶來了收益;中國強勁增長的國內需求,也為世界其他國家的發展提供了機遇。
今年將保持人民幣匯率、利率穩定
央行200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近期中國要繼續保持人民幣存貸款利率的穩定,同時,進一步優化利率結構。中國央行將在總結一九九六年利率市場化改革經驗的基礎上,制定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中長期規劃。研究進一步統一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的政策和步驟。總結縣以下農村信用社利率改革試點經驗,促進農村金融穩定發展。
該報告指出,目前人民幣匯率水平與匯率形成機制符合中國國情,中國國際收支形勢總體良好,國家外匯儲備大幅增加,人民幣匯率保持穩定具有穩固的基礎。
利率市場化改革總體思路: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
央行200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公布了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總體思路:先外幣、后本幣;先貸款、后存款;先長期、大額,后短期、小額。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由市場供求決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機制,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調控和引導市場利率,使市場機制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發揮主導作用。改革的基本原則是正確處理好利率市場化改革與金融市場穩定和金融業健康發展的關系,正確處理好本、外幣利率政策的協調關系,逐步淡化利率政策承擔的財政職能。
據了解,2002年初,在1998年和1999年兩次擴大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的基礎上,中國在八個縣農村信用社進行了利率市場化改革試點,貸款利率浮動幅度由50%擴大到100%,存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2002年9月份,農村信用社利率浮動試點范圍進一步擴大。2002年3月,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金融對外開放的實際需要,中國將境內外資金融機構對中國居民的小額外幣存款,納入人民銀行現行小額外幣存款利率管理范圍,對中外資金融機構在外幣利率政策管理上實現公平待遇。
房地產信貸政策應“軟著陸”
央行200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考慮到當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住宅業是新的經濟增長點等情況,房地產信貸政策應采取“軟著陸”的辦法,金融機構既要支持房地產業的發展,又要防止引發房地產泡沫。
據悉,2002年全國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7736億元,同比增長21.9%。從當前全國房地產市場總體情況看,房地產市場保持健康、快速發展態勢,供求基本均衡,但部分地區存在投資增幅過大、土地供應量過大、房價上漲過快、住房結構不合理、房地產開發企業資產負債率高等問題,影響到房地產金融的發展,隱含了一定的金融風險。2002年11月,中國人民銀行對部分城市商業銀行的房地產貸款情況進行了檢查,發現違規貸款和違規金額分別占總檢查筆數和金額的9.8%和24.9%。
建立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有機聯系
央行2002年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2003年要繼續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加強預調和微調;要建立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的有機聯系渠道。
報告指出了2003年的貨幣政策趨勢。2003年,要充分發揮金融支持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重點加強以下工作:一是完善和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貨幣信貸適度增長;二是保持利率、匯率政策的基本穩定,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三是繼續實施信貸政策,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四是加強信貸管理,密切關注一些地區房地產投資與貸款增長過快的問題,嚴格執行房地產信貸業務的有關規定,防范房地產信貸的潛在風險;五是大力發展貨幣市場,優化金融資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