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張小平
真正的長壽是什么?那就是自己不在了,自己的企業還在,還在照常運轉。
在中國,企業家屬于稀缺資源。從改革開放至今30年,能夠一直挺立潮頭的企業家可以用鳳毛麟角來形容。
他們為什么能夠長壽?對那些碩果僅存的企業家進行樣本分析,我們會發現各種各樣的秘訣:比如說政治敏感度高,比如說持續創新能力強,比如說堅忍不拔的毅力,比如說善于挖掘人才,比如說未雨綢繆的危機意識,比如說敢為人先的闖勁,比如說規范的企業內部治理結構……也許,這一切還不夠,還得加上幾分運氣。
長壽企業家們獨特的個人魅力與能力值得我們尊敬,但我們更希望提煉出那些可以復制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商業素質。
“朕為始皇帝,后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于萬世,傳之無窮。”自古以來,開疆拓土的創業者都希望自己的基業能夠永繼常青,這也是優秀企業家們的美好夢想。
“最牛村官”吳仁寶
不管外面如何風云變幻,吳仁寶始終堅持他那一套“土辦法”。
在中國,村支書是比芝麻還小的官。但吳仁寶的村支書一做就是近半個世紀,而且做得天下無人不曉,稱得上“史上最牛村官”。
已屆耄耋之年的吳仁寶,把自己半個世紀的經歷概括為5個字:50年代“聽”,上面說啥就做啥;60年代“頂”,發現明頂要吃虧,就改為暗頂;70年代“拼”,拼命大干;80年代“醒”,實事求是、加快發展;90年代“警”,警惕腦子不清爽,說錯話干錯事。
作為中國行政序列中最小的官員,吳仁寶誰也不敢得罪。但他并不一味盲從,而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以“形式主義”反對“官僚主義”。上世紀60年代最時髦的社會活動之一就是割資本主義尾巴,而吳仁寶一邊猛掀“農業學大寨”的熱浪,一邊偷偷辦起了小磨坊和小五金廠;80年代全國農村都搞分田到戶,但吳仁寶卻沒有跟風,堅持要走發展做大集體經濟的道路;90年代全國掀起鄉鎮企業改制浪潮,吳仁寶又提出了“一村兩制”的構想,村民既可以進集體企業也可以從事個體經營……
不管外面如何風云變幻,吳仁寶始終堅持他那一套“土辦法”,在市場經濟按勞分配基礎上實現了勞動大眾的共同富裕。華西村從當初的600多人和0.96平方公里的一窮二白的小農村,發展到今天的5萬多名村民和職工、35平方公里、年銷售額400多億的大華西村。
共產主義的美好前景更多地只是留存在人們的憧憬中,而吳仁寶卻讓它在華西村這個小地方呈現出炫目的現實光彩。
“忍者神龜”魯冠球
他用長達20多年的時間來緩慢、隱蔽而又堅定地推行著自己的產權改革。
把魯冠球比喻成中國企業界中的“忍者神龜”再恰當不過。
龜者,長壽也:從1969年創辦萬向以來,魯冠球已經穩穩當當走過了40年。神者,神通廣大也:魯冠球把一個小小的鄉鎮企業變成了一個跨國集團公司;而忍耐則是這位中國最長壽的企業家的最大特點:與那些急于求成的同時代創業者相比,他用長達20多年的時間來緩慢、隱蔽而又堅定地推行著自己的產權改革。
1969年成立的萬向啟動資金全部來自魯冠球個人投入的4000元,但在那個年代不得不戴上一頂集體企業的紅帽子。直到上世紀80年代,魯冠球才開始尋求企業的產權改革。當時他采取了極為明智的策略,那就是“擱置所有權,爭取控制權”。1983年,魯冠球與當地政府之間達成了承包的契約關系;1988年,魯冠球又進一步采取“花錢買不管”的戰術,從當時企業的3000萬凈資產中劃出1500萬作為當地政府的投資,與政府之間確立了投資關系,讓萬向變成一個股份化的企業。
這恐怕是全國鄉鎮企業最早的產權制度改革。魯冠球的高明之處在于:這個產權設計外部邊界清晰,內部邊界模糊。魯冠球聰明地繞開了最敏感的地帶,并沒有為自己爭取個人股份,為日后的漸變留下無限的可能性。
在萬向集團,雖然也執行內部持股計劃,但所有者權益并未明晰到每個員工名下,而是為企業全體員工所共有。但在萬向美國公司,魯冠球卻于2001年開始進行產權改革試點,獨創了經營者基金,通過創造增量資產購買新股的方式,逐步轉化為總額不超過40%的公司股權。
萬向集團于2000年6月收購華冠科技,而直到4年后才將部分股權轉讓給旗下的萬向三農,讓其成為華冠科技第一大股東。萬向集團名義上還是集體所有制企業,但萬向三農則是魯冠球和其子魯偉鼎共同控制的私人公司。這無疑是魯冠球在對萬向產權關系明晰化方面所做的一次努力。
“小規模的公司MBO,人家不注意。我們規模大,就要做得更規范。”魯冠球顯得格外小心翼翼。
“杞人憂天”任正非
“很多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
中國最悲觀的企業家,非任正非莫屬。
他的坎坷經歷,決定他永遠眉頭深鎖。因為從小家境貧窮,高三時他還沒穿過襯衫;到40多歲時,他一事無成,還患上了嚴重的糖尿病;在1987年剛創業的5年時間內,他四處奔波卻借貸無門;此后,他在國企和外資的夾縫中苦覓一線生機……
別以為任正非是一個心硬如鋼的硬漢,其實他曾經一度處于軟弱和絕望的煎熬之中。在一封給公司員工的公開信中,他透露自己曾是一個嚴重的憂郁癥、焦慮癥患者,甚至一度無法自我排解從而必須依靠醫生的幫助。他說:“很多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么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只有危機感。”直到1992年,華為研制出了大型數字程控交換機,他才開始嘗到了成功的滋味。
靜處時,任正非是焦慮的;出手時,任正非是冷酷的。通過那些一度被外界指責為“不正當競爭”的超常手段,華為迅速崛起。但任正非始終如臨大敵,為了消除這份深重的危機感,他于1997年初推出了《華為基本法》。這是中國企業制定的第一部企業管理大綱。任正非給自己“畫地為牢”:華為的追求是在電子信息領域成為世界級領先企業,為了使華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將永不進入信息服務業。
(摘自《英才商業雜志》)

![]()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