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是今年政府著力推進的一項重點民生工作,而公立大醫院的改革,是重點和難點所在。到北京開會之前,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中醫院院長劉沈林對此作了較為充分的調研。
他說,解決好醫療衛生事業改革是一個世界難題。事實上,即使是美國這樣富裕的國家,年人均醫療費用達到8000美元,仍有20萬美國人沒有獲得醫療保障,醫療機構的運行矛盾仍然困擾著美國社會。我國有13億人口,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衛生資源總量不足,要在新的社會發展條件下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解決好“供”“需”這對矛盾,必須根據我們的國情,通過改革的途徑,破解這道難題。
“公立醫院改革的核心,是堅持社會公益性質。公益性的體現,主要鑒別點是盈利和非盈利。”劉沈林代表說,事實上,目前所有公立醫院,無論大小,在政府投入不足的現狀下,不靠適度的盈利收入都“活”得艱難,談不上發展壯大,所以,僅僅用“利益博弈”、“與民爭利”、“切斷利益鏈條”等焦躁的語言來簡單評論現存的客觀實際,只會加劇社會誤解和醫患矛盾。劉沈林代表認為,政府應加大投入,用納稅人的錢購買基本醫療服務,向群眾優惠提供;另一方面,政府還要不斷提高國民醫療保障水平,從而使公立醫院不再趨利,不再為生存犯愁,最終減輕群眾的醫藥負擔。
“無論采取何種改革措施,醫患之間都必須建立相互尊重、平等互信的社會責任,社會各界包括媒體都應該在促進醫患和諧方面多做有益的工作。”劉沈林代表說,在大量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面前,只有醫患雙方共同努力,才能戰勝共同面對的疾病。“有些問題是用錢能解決的,有些問題又是錢所不能解決的。”(記者 仲崇山 任松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