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藍牙技術聯盟對中國藍牙企業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讓中國藍牙產品生產企業再次陷入矛盾中。
昨日,《第一財經日報》從藍牙技術聯盟獲悉,藍牙技術聯盟在5月初已經面向全球推出了藍牙小型企業獎勵計劃。根據該計劃,符合藍牙技術聯盟小型企業標準的企業,可通過申請取得一次性的認證費用折扣。
藍牙技術聯盟亞太區技術事務經理蘇國良指出,該計劃是藍牙技術聯盟一個嘗試,聯盟會根據2008年的申請結果,對該計劃作出進一步的調整。“已經有幾家中國客戶開始申請。”蘇國良說。
但《第一財經日報》從中國藍牙技術聯盟了解到,目前國內大部分藍牙企業對藍牙技術聯盟的計劃還是持觀望態度。
5月1日實施
蘇國良表示,有意參與獎勵計劃的小型企業需證明實收資本額在240萬美元以下,并且最近一個財務年度的營業收入不超過300萬美元。申請獲準者加入藍牙技術聯盟的入會費為零,認證兩款藍牙產品的費用降至2500美元。
“藍牙企業差不多節省了1.5萬美元的知識產權和商標授權費用,聯盟從5月1日起已開始受理。”蘇國良說。據悉,在此之前,藍牙技術聯盟的三級會員或者非會員的每一款藍牙產品的測試認證費用在1萬美元。
正因為藍牙產品認證費用太高,很多生產制造企業生產的藍牙產品都沒有去通過藍牙技術聯盟的認證。藍牙技術聯盟的資料顯示,藍牙技術聯盟在中國有近500家成員。但是,中國從事藍牙相關產品開發、生產制造的企業卻有三四千家,主要聚集在珠三角地區,其中僅深圳就有近1000家藍牙設備企業。
法律手段
事實上,在獎勵計劃出臺之前,藍牙技術聯盟已經對數家違規的深圳藍牙企業采取了法律手段。而這一做法頗有殺雞儆猴的意味。
“包括藍鳥科技和萬碩數碼,深圳至少4家藍牙企業受到藍牙技術聯盟打擊。”中國藍牙技術聯盟秘書長譚貽國表示,藍牙技術聯盟一般都會聯合國內當地公安部門進行打擊仿冒藍牙產品的行動。只不過,去年的打擊方式相對溫和一些。
2006年,藍鳥科技總經理因為公司生產沒有藍牙技術聯盟認證的藍牙產品,而被深圳公安局刑事拘留,而藍鳥科技也因此而倒閉。
“萬碩數碼的案件還沒有最終的結果。”蘇國良對聯盟所采取的打擊手段不愿意說更多。
譚貽國指出,藍牙技術聯盟的做法讓多數中國藍牙企業很矛盾,而現在看來,藍牙技術聯盟的產品認證是所有藍牙產品進入市場必須要過的一個門檻。
《第一財經日報》詢問深圳多家藍牙耳機廠家后了解到,經歷了2007年,很多藍牙耳機廠家已經退出市場。一方面因為藍牙技術聯盟這兩年不斷因假冒商標而起訴過深圳藍牙廠家,讓其他生產企業望而生畏;另一方面,市場變化太快,導致藍牙耳機行業投入大、產出少。 (孫燕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