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vs视频欧美色图国产vS视频欧美vS色图,多姿,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区,奇米一区二区三区,av音影先锋色色色色

頻 道: 首頁|新聞|國 際·英文|財經|體育|奧運網|娛 樂|港 澳|臺 灣|華 人|留學生|IT|教育|健 康
汽 車|房 產|電 訊 稿|視 頻| 圖 片| 社 區|圖 片 網|華文教育|廣 告|演 出|圖片庫|供 稿
■ 本頁位置:滾動新聞
站內檢索: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香港華文報業情況
2007年08月20日 13:10

  作者:梁麗娟

  (節選)

  香港兩個新聞組織——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與香港記者協會,在2006年6月份大換班,成立新的理事會。1996年成立的香港新聞工作者聯會,在6月下旬選出新一屆理事會,成員幾乎全是新面孔,《文匯報》董事長兼社長張國良當選主席,《新報》社長兼總編輯葉啟榮、《大公報》總編輯周慶、香港電臺訓練及發展總監張圭陽當選副主席。香港記者協會選出《經濟日報》前法庭版采訪主任胡麗云當主席,有線電視記者盧敬華當選副主席。

  (1)新聞操守

  致力改善香港新聞操守的報業評議會已成立5周年,2006年2月下旬舉行慶祝活動邀得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出席儀式。黃仁龍就“法律與新聞自由及專業操守的關系”致辭,認同新聞界對政府運作有重要的制約作用,政府會保護新聞自由,但媒體同樣要遵守專業操守及法律標準。報評會亦高調批評本地報刊的表現,例如公開譴責《東方新地》及《壹周刊》刊登色情淫穢封面及不雅內容,又關注到報章對自殺新聞的處理。報評會收到不少公眾投訴,指責多份報章報道手法煽情及夸張,因此呼吁同業謹慎處理。

  《壹本便利》8月下旬將女藝人鐘欣桐在大馬更衣室偷拍所得的照片刊登為封面及作專題特寫,招來演藝界的聲討及抗議行動,但《壹本便利》不但沒有為此事道歉,還加印該期刊物以滿足公眾的偷窺欲,多個新聞團體紛紛作出譴責,而淫褻物品審裁處亦立即將該期《壹本便利》列為第二類不雅物品。多個團體就偷拍事件陸續發起抗議行動,有團體更促請盡快立法規管侵犯私隱的行為。

  藝人沈殿霞在醫院病房亦被《東周刊》一名編輯的印傭潛入偷拍,再次引起輿論的譴責。《東周刊》編輯部于10月初發表聲明,表示已飭令涉案編輯暫停職務,同時亦向全體編采人員發出通告,重申該刊一直堅守原則,要求不得以違法方法進行采訪。

  香港大學民意網站在11月上旬公布的調查發現,市民對雜志的不滿率高達46%,創調查設立13年以來新高。負責調查的民意研究計劃主任鐘庭耀呼吁本港雜志好好反省,即使競爭激烈,若罔顧其專業操守,亦只會惹來公眾的反感。

  (2)經營問題

  數年前易手的老牌報章《成報》經常出現遲發薪金的問題,員工因投訴,勞工處表示會跟進事件的發展。該報在2006年4月底,23名港聞、攝影及專題組記者集體請假,抗議資方長期拖欠薪金。自2004年“星美集團”入主《成報》以來,已累積投放過億元,但經營情況未見改善。因經營問題,《成報》在年底解雇最少30名員工。《成報》同時因涉嫌欠薪被檢控,案件在1月初聆訊,就11項涉及3名員工共8萬多元薪金的控罪,只輕判罰款4200元。

  白報紙價上漲及員工成本開支增加,令本地報紙經營成本上升。星島集團在2005年推出了《頭條日報》與《快線周報》兩份免費報紙,收益都較預期理想。星島集團在2005年的全年業務有可觀增長,股東溢利大幅上升283.5倍,至2.208億元;集團在9月份公布2006年上半年純利有7390萬元,按年升70%。

  香港中文大學傳播研究中心在9月中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港人對聽收音機及看報紙的熱情減退,不聽電臺及不讀報紙的受訪者較4年前上升近1成,可見報紙經營面對一定的壓力。

  (3)股權轉變

  2006年1月初,財經報章《信報》與電訊盈科主席李澤楷為首的財團,洽商出售《信報》股權。電盈主席李澤楷在8月上旬簽約購入《信報》,收購價高達2.8億元。李澤楷與《信報》現股東組成合資公司,負責管理《信報》。李澤楷表示成功收購后,將致力確保《信報》編輯獨立。李澤楷收購《信報》的行動,已令市場揣測會掀起傳媒并購及整合潮。由于電盈持有now寬頻電視,根據香港廣播條例,這些“不符合資格人士”不能擁有跨媒體。李澤楷原希望出售電盈股權,最后未能成功,引伸出另一個問題,就是李澤楷同時擁有兩種媒體是否得港府批準。

  邵氏主席邵逸夫抱病,市場傳出有多個財團洽購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無線)及邵氏。邵氏持有26%無線電視股權,為其大股東,易手會影響無線的發展。由于邵氏在年中正式發表通告確認曾獲洽購,但仍未訂下任何協議。邵逸夫今次出讓股份并非單純利益考慮,除了價格合理,最重要還是希望接班人能夠延續他創立的影視王國的持續發展,故非純粹價高者得。加上本港政府對跨媒體擁有權的限制,以及外資與內地機構一旦取得電視廣播控制權所涉及敏感問題,令邵逸夫要尋得合適買家亦非輕易。

  TOM集團于2001年3月斥資6000萬元,向《明報》企業購入《亞洲周刊》50%權益。2006年3月,TOM卻決定與《亞洲周刊》分手,向《明報》企業旗下的非全資附屬SKYLAND悉售《亞洲周刊》一半權益,代價為1620萬元,將由《明報》以每股1.35元,配發的1200萬新股支付。TOM售《亞洲周刊》估計與該刊近兩年都錄得數百萬元虧損有關。

  本文為原文節選,綜述全文請參見即將出版的《2007年世界華文傳媒年鑒》,未經允許,任何單位、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本文。

 
編輯:王海波】
 


  打印稿件


 
[每 日 更 新]
- 中國赴日留學人員人數累計達到九十萬人
- 臺"陸委會"副主委:江陳會對兩岸關系具重要意義
- 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抵臺灣 參加學術研討會
- 國產新舟60支線飛機成功首航 飛行平穩噪音不大
- 阿利耶夫再次當選阿塞拜疆總統 得票率為88.73%
- 九名中國工人在蘇丹遭綁架 大使館啟動應急機制
- 證監會:城商行等三類企業暫停上市的說法不準確
關于我們】-新聞中心 】- 供稿服務】-圖片庫服務】-【資源合作-【留言反饋】-【招聘信息】-【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有獎新聞線索:(010)68315046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法律顧問:大地律師事務所 趙小魯 方宇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京ICP備05004340號] 建議最佳瀏覽效果為1024*768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