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日電 香港《文匯報》日前刊文《區域規劃遍全國 經濟版圖重構建》。文章說,短短一年間區域振興戰略在中國經濟版圖上遍地開花。中國經濟發展新版圖已具雛形。不過,振興初始,一些隱憂也出現:百業未旺、地產先熱,產業趨同、后勁不足……,要擔負起經濟增長和轉型新引擎重擔,仍是任重道遠。
文章摘編如下:
從珠三角到圖們江,再到海南島,短短一年間區域振興戰略在中國經濟版圖上遍地開花。自2009年至今,13個國家級區域發展規劃密集出爐,覆蓋東、中、西及東北、華南等大片國土,再加上正在起草的環渤海、長三角、成渝及新疆、西藏等多個區域振興規劃,中國經濟發展新版圖已具雛形。
大手筆區域振興計劃為2010年中國經濟增長提前布局。經濟觀察家表示,在今后幾年中,這些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的區域規劃,將帶來新一輪基礎設施及產業投資熱潮,成為“后危機”時代新的經濟增長點。
不過,振興初始,隱憂亦現:百業未旺、地產先熱,產業趨同、后勁不足,一些規劃除了成為股市、樓市炒作話題外,未獲實質落實,要擔負起經濟增長和轉型新引擎的重擔,仍然是任重道遠。
“區域振興”將成為今年兩會熱議的焦點之一。去年兩會對區域經濟的關注即已升溫,會上提及的海峽西岸經濟區、北部灣經濟區、黃三角經濟區等區域規劃,如今都在實施。而今年兩會上,各地委員代表的關注點也將從“規劃”轉向“振興”,如何落實規劃將成為討論的中心議題。
四大戰略構思 改變增長模式
“十一五”最后兩年,內地加快區域振興布局。去年內地一連出臺11個區域振興規劃,今年1月再添《海南國際旅游島規劃》、《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而環渤海、長三角、成渝等經濟區的振興規劃亦快出爐。
在國家發改委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肖金城看來,中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進區域布局,以培育“后危機”時代新的增長點。
據國家發改委介紹,這一輪區域規劃可分為四類,第一類是培育經濟增長極和提高國家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第二類有推進國際區域合作和提升對外開放能力;第三類破解當地特殊困難和提升自我發展能力;第四類是探索區域發展、區域管理先進模式。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潘家華認為,這也顯示出中央推進區域振興的深意:在改變中國經濟增長模式刻不容緩的情況下,通過各地區的探索實驗尋找經濟轉型的有效道路;而消除區域間的不平衡、不協調,亦是這一行政新措施的題中應有之義。
欲成正果非易
大手筆區域振興規劃的出爐,有助重塑中國經濟發展的新版圖。不過如今,區域振興尚未獲得明顯成果,而由此帶來的一些隱憂已然顯現。
有專家指出,遍地開花的區域振興規劃,將激發地方投資沖動,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問題可能接踵而至,各地方經濟仍無法走出投資拉動的老路。(海巖)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