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月十日,香港漁護署人員繼續到發現感染禽流感雞只的元朗一個農場內,撲殺場內剩余的四萬多只活雞。圖為漁護署人員正搬運用以撲殺活雞的二氧化炭大型氣樽。 中新社發 鄧慶樂 攝

十二月十日,香港漁護署人員繼續到發現感染禽流感雞只的元朗一個農場內,撲殺場內剩余的四萬多只活雞。圖為漁護署人員正在處理大批被撲殺的雞只。 中新社發 鄧慶樂 攝
|
十二月十日,香港漁護署人員繼續到發現感染禽流感雞只的元朗一個農場內,撲殺場內剩余的四萬多只活雞。圖為漁護署人員正搬運用以撲殺活雞的二氧化炭大型氣樽。 中新社發 鄧慶樂 攝
十二月十日,香港漁護署人員繼續到發現感染禽流感雞只的元朗一個農場內,撲殺場內剩余的四萬多只活雞。圖為漁護署人員正在處理大批被撲殺的雞只。 中新社發 鄧慶樂 攝
|
中新網12月11日電 香港《文匯報》今日在“要聞”欄目刊發報道稱,未踏入候鳥遷徙高峰,香港禽流感警號已亮“紅燈”。觀鳥學會指出,現正值季候鳥遷移初期,料1月才是高峰,約有9萬只鷺鷥、鷺鳥、海鷗及野鴨等水鳥分兩條路線抵港“過冬”。有微生物學專家表示,屆時香港禽流感疫情或再度進入危急狀態。
禽流感來勢洶洶,但香港雞農警覺性松懈,港府雖然一直要求雞場做足生物保安措施,包括安裝防雀網,但該報10日巡查發現,元朗區仍有雞場的防雀網穿洞,顯然這次雞場爆發禽流感事件,未提高雞農防范禽流感之心。
候鳥是禽流感傳播的途徑之一,踏入冬季,香港是候鳥其中一個聚腳地。觀鳥學會主席張浩輝表示,候鳥主要選擇經香港鹿頸,或者沿港島南海岸再經大嶼山到達米埔及后海灣一帶“來港”。留港過冬的冬季季候鳥主要以水鳥為主,鷺鷥、鷺鳥、海鷗及野鴨4大類,占整體留港過冬鳥類的90%。而后海灣及米埔一帶資源豐富,吸引候鳥停留覓食。
但張浩輝認為,病毒由候鳥傳入的機會不大。“爆發禽流感的雞場與米埔及后海灣均有一段距離,中間也有天水圍一帶的大型屋村阻隔。而水鳥的習性,絕少會飛到內陸地方覓食。”
不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助理教授黃世賢指出,香港即將踏入候鳥遷徙的“旺季”,可推高香港爆發禽流感的風險,“一些水鳥、鴨、野鳥等,可以帶有禽流感病毒而不病發,當它們周圍飛翔的時候,有機會把禽流感病毒帶入雞場。”
去年香港曾發現鷺鳥感染禽流感個案,黃世賢呼吁雞農做足農場的生物保安措施,倘若防雀網穿洞,必須作出修補,以減低爆發禽流感的風險。
也許,香港雞場已有6年未爆發禽流感,雞農警覺性銳減,該報10日在元朗視察也發現有雞場的防雀網穿洞,令野鳥能輕易進入雞場內,與雞只接觸。
目前在新田開設雞場飼養30000只雞只的新界養雞同業會副理事長李良驥強調,香港所有農場都會做足農場的生物保安措施,包括為雞只注射疫苗,以及在農場經常檢查防雀網,“有心做一定會做好這些措施”。而爆發禽流感的雞場負責人黃宜全強調,場內沒有喂養走私雞。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