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面對外部壓力加大、內部困難增多的復雜嚴峻形勢,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攻堅克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全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新質生產力穩步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持續增強,中國式現代化邁出新的堅實步伐,更加堅定了我們在新時代新征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決心和信心。
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34.9萬億元、增長5%,增速居世界主要經濟體前列,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保持在30%左右。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城鎮新增就業1256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為5.1%,居民消費價格上漲0.2%。
對外貿易規模創歷史新高,國際市場份額穩中有升,外匯儲備超過3.2萬億美元。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5.1%,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拓展,義務教育、基本養老、基本醫療、社會救助等保障力度加大。重點領域風險化解有序有效,社會大局保持穩定。
糧食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新臺階、畝產提升10.1斤;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9%、7.7%,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300萬輛;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0.9%、10.4%。
集成電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領域取得新成果;“嫦娥六號”實現人類首次月球背面采樣返回,“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建成入列;技術合同成交額增長11.2%。
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2.7%,優良天數比例上升至87.2%,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提高到90.4%;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幅超過3%;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3.7億千瓦。
扎實有力落實黨的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改革部署,機構改革全面完成,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等重大改革舉措陸續推出;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措施全部取消,共建“一帶一路”貿易投資合作不斷擴容升級。
GDP增長預期目標5%左右
5日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期目標定為“5%左右”,這也是中國自2023年起連續三年維持這一安排。此間分析人士認為,此舉兼具必要性和可行性,背后折射多重考量。
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
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支持大模型廣泛應用,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
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
政府工作報告在提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時說,加快建立健全基礎制度規則,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市場準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約經濟循環的卡點堵點,綜合整治“內卷式”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