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廣州2月8日電 (記者 鄧卓明)根據近5年常規監測數據,珠三角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廣州、深圳主要污染物均呈下降趨勢。但區域酸雨污染依然嚴重,臭氧污染等已在珠三角地區凸現。
第一次珠江三角洲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8日在廣州召開。廣東省副省長林木聲講話時要求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充分認識大氣污染防治的緊迫性,突出重點,確保大運會和亞運會空氣質量。要將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與節能減排工作相結合,將清潔空氣行動計劃與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相結合,全面推進大氣污染防治工作。
據介紹,自2008年10月廣東省政府建立珠三角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以來,珠三角空氣質量保障工作穩步有序開展,初見成效。近5年常規監測數據表明,珠三角各城市空氣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顆粒物年日均值均達到國家II級標準,各城市空氣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廣州、深圳等大部分城市主要污染物均呈下降趨勢。但區域酸雨污染依然嚴重,臭氧污染、顆粒物細粒子污染在珠三角地區也已經凸現。根據連續4年監測顯示,亞運時段(10月-12月)廣州市三個測點區域空氣質量不容樂觀,Ⅲ級及劣Ⅲ級空氣質量的比例平均介于34.9%-51.6%之間。
據透露,下一階段將完善監控預警體系建設,將珠三角所有城市站全部納入區域空氣監控網,并在其西南部建設一個超級觀測站,加強對光化學煙霧、酸雨、灰霾現象的監測和研究。建立健全珠三角大氣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引入VOC等新的評價指標,在全國率先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大氣環境質量評價體系。創新環境經濟政策,研究制定全省特別是珠三角燃煤燃油電廠脫硝電價政策。研究建立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選擇條件成熟的行業,開展二氧化硫或氮氧化物排污權有償使用與交易試點工作等。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