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1月26日電(記者 莫非) 記者25日從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獲悉,自廣東省委、省政府實施“雙轉移”戰略部署以來,廣東省各級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全力貫徹,在省財政及各級財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大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力度,多渠道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
2009年,全省免費培訓農村勞動力82.4萬人,轉移就業128.5萬人。全省技能人才總量占從業人員的比重由2008年底的18.96%上升到2009年底的22.34%,提高了3.4個百分點。調查顯示,培訓后農民工工資水平比未培訓的高出20%-30%。
據介紹,為配合廣東省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進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廣東率先建立農村勞動力普惠制培訓制度,全面實施“一戶一技能”計劃,對農村新成長勞動力、貧困戶勞動力、被征地農民、轉產轉業漁民、其他農村勞動力和返鄉農民開展不同類型為期3個月左右的技能培訓。
為完成好培訓任務,全省組織認定了705家高質量的農村勞動力定點培訓機構,建立了以技工學校為主陣地,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勞動就業服務中心、職業培訓機構參與的覆蓋省、市、縣、鎮四級的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體系,年培訓能力達90萬人次以上。
廣東省人力資源部門還注重開拓靈活多樣的培訓模式。開通了省級遠程職業技能培訓網絡平臺,開發遠程培訓課件近220個,農村勞動力“足不出戶”即可享受免費技能和創業培訓,目前,已有13萬多人次接受遠程培訓。各地積極探索推行“校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村合作”及“學校與行業聯合培訓”等靈活多樣的培訓模式,通過“送教進廠”、“送教下鄉”、“送教入戶”等方式將培訓網絡延伸至農村。調查顯示,全省農民工無技能等級比重由2007年的75%下降到2009年9月份的67.2%。
同時,不斷拓寬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全面建立珠三角地區與東西兩翼地區結對幫扶長效機制,夯實“山洽會”等幫扶合作平臺,不斷創新勞務合作模式,促進技能勞動力向珠三角地區轉移。各地充分依托產業園區和地方支柱產業,開展對口培訓,創造了“村民車間”、“社區工作坊”、“千企扶千村”等轉移就業模式,促進農村勞動力就近就地就業。
廣東省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已取得了較好成效,勞動力跨區域配置進一步優化。“兩升兩降”特點更加明顯:2009年新增本省勞動力就業120萬人,同比上升2.6%,新增外省勞動力就業52.3萬人,同比下降35.8%;2009年粵東西北地區新增就業65萬人,同比上升4.8%,珠三角地區新增就業人數為107.3萬人,同比下降21.4%。
今年,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將進一步推進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作,不斷完善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配套政策,加快培訓基礎能力建設,逐步健全城鄉一體化的公共培訓就業服務體系,努力推動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作再上新臺階。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