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西柏坡9月10日電 (莫非 華伊 賓燦)9月10日,長城哈弗車隊來到了紅色圣地西柏坡,參觀、領略和感受西柏坡的歷史地位與今天的新面貌。
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滹沱河北岸柏坡嶺下,是河北省平山縣境內一個小山村,這里曾是中國革命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在一陣陣“千山哪個萬水連著天安門,毛主席是咱親人”的歌聲中,車友們進入西柏坡景區,迎面是一座高2.5米的“五位書記雕像”(毛澤東、劉少奇、朱德、周恩來、任弼時),聳立在西柏坡紀念館廣場中央,形象地再現了西柏坡時期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信心十足的動人場面。
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西柏坡所在地的平山縣就已有中共組織的活動,到抗日戰爭前夕平山縣基層黨支部已達七十多個,中共黨員779人。一九四七年五月,劉少奇、朱德率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從陜北來到平山,經過一番勘查選址后,最后選定了西柏坡為中央工委的住地;一年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中央前委,葉劍英、楊尚昆率中央后委分別自陜北、山西等地到達西柏坡。
在西柏坡紀念館工作人員引領下,車友們進入了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據介紹,此舊址是于1970年12月在距離原址五百米的地方劈山復原修建的(原址因1957年修建崗南黃壁莊兩座大型水庫而有組織地拆除了)。中共中央舊址占地面積16440平方米,建筑面積2600平方米,舊址內分別建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董必武的舊居以及中央軍委作戰室、中共七屆二中全會、九月會議和接見蘇共中央領導人和上海人民和平代表團等舊址。
從1947年至1949年間,在西柏坡這個默默無聞的小山村,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運籌帷幄,決勝于千里之外,在這里演繹了精彩非凡的戰爭樂章,如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共殲敵154萬之多,其作戰命令就是從這里傳向各個戰場。周恩來曾風趣地說:“我們這個指揮部(指中央軍委作戰室)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揮部,我們一不發人,二不發搶,三不發糧,就是天天發電報就把國民黨打敗了。”
在這里,中央召開了在黨的歷史上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幾乎匯集了我黨、我軍的全部精英。毛澤東向全會作了極為重要的報告,報告提出了:“黨在全國勝利以后,在政治、經濟、外交方面應當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嚴肅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的第一步……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同時,他也向與會代表們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
還是在這里,人民軍隊中的一批精英將領,率領八路軍戰士浴血奮戰在巍巍太行山上。在那血與火交織的歲月里,“父母教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成為當地人民英勇抗敵支前的真實寫照,而“子弟兵的母親”戎冠秀、少年英雄王小二……等一大批燦若星辰的名子在共和國歷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在昔日毛澤東的舊居內,車友們看到了一個磨盤,當年毛澤東與朱德、劉少奇等中央領導人經常圍坐在磨盤旁共商國家大事,因此在西柏坡留下了“磨盤上布下雄兵百萬的佳話”。在這所舊居內,毛澤東還寫下了《將革命進行到底》等20余篇光輝著作。
從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出來,車隊駛向西柏坡希望小學,參加了“穿越革命圣地,獻禮60年國慶”西柏坡行捐贈儀式活動,車友們為西柏坡希望小學的同學們帶去了圖書、作業本、足球、鉛筆、書包、飲料等物品,隨行的廣東媒體和企業家們也為西柏坡希望小學捐贈了現金。
據有關部門負責人介紹,西柏坡所在的平山縣縣域經濟實現又好又快發展,圍繞“經濟強縣、綠色平山”發展目標,實施科教興縣、工業強縣、項目立縣、城鎮帶動、特色拉動、可持續發展六大主體戰略。堅持政府做環境,企業做項目,支持骨干企業在加速擴張中提升工藝、減排增效,形成冶金、電力、建材、輕化工、紡織服裝五個產業集群。將紅色旅游、綠色食品、水產養殖確定為特色產業,按照多元化發展思路,扶持典型,以點帶面,拉動了農民增收。以創建西柏坡市為目標,以“兩河(滹沱河、冶河)、兩湖(柏坡湖、中山湖)”為依托,努力構建組團式生態型文化旅游城市。
現在,當地旅游公路、南北循環路、“村村通”等工程已經相繼在平山開工。據統計,3年時間“村村通”工程為全縣18個無路村和358個不通油路的村莊修建了水泥路,涉及全縣23個鄉鎮40余萬人,同時還鋪設了通往14個鄉鎮106個村的有線電視光纜。2008年,平山縣共接待游客260多萬人次,旅游總收入13億元,占全縣GDP的20%。長城哈弗車隊車友們被告知,經過多年的努力,平山縣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良性互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