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績和壓力
在各地爭奪投資中,能順利征得土地變得尤為重要,沒有工業用地,農民的耕地就成為爭奪目標
當地招商局的官員也解釋,大規模征地,是為了發展鎮級經濟。
12月12日,開平市國土局副局長鄧建洪稱,開平大面積的違法征地,政府成為利益獲得者,賣地的所得都成為政府財政收入。
據介紹,珠三角如東莞等地,因為已沒有土地,很多項目和資金開始向經濟落后但土地富裕的粵西轉移。在江門,開平的經濟發展只能排在中間。而作為開平的上級政府江門市,也屬于珠三角落后地區。
“江門,要努力成為珠三角當之無愧的一員。”一知情人士稱,廣東省一位領導曾在公開場合,這樣鼓勵江門市的官員。
“招商招得好不好,地方經濟發展的快慢,是考核官員的硬指標。”開平市招商局的上述官員表示,雖然沒有下任務,但是各個地方政府其實都在暗暗比較一些數據。“你經濟發展的速度慢了,那就是你的工作干得不如人家好。”
2002年,開平市為了吸引投資,開出的優惠條件第一個就是土地。
在開平市當時的文件中出現這樣的描述,“外商、個體私營業主在該市投資新辦各類型企業所需的基建用地,保證優先安排。投資工業生產項目,土地使用權出讓價直接按當地的土地開發成本價。投資總額在人民幣億元以上的高新技術項目,免費提供土地使用權。”
2003年該市一份政府文件顯示,有個別鄉鎮為了吸引投資,甚至開出零地價的優惠條件。
據當地官員介紹,在各地爭奪投資中,能順利征得土地變得尤為重要,沒有工業用地,農民的耕地就成為爭奪目標。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