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杭州一月三十一日電 題:溫州代市長喜說“溫州人”
中新社記者 李飛云
一看到本社記者遞上的名片,溫州市代市長邵占維笑著開始介紹起溫州來:“溫州有一條大的江,叫飛云江,有沒有去過啊?”
今天在浙江省十屆人大五次會議的小組討論會上,得知記者就是在飛云江邊長大時,邵占維欣然接受記者的采訪。
“浙江溫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法國人認為溫州人就是中國人,中國人就是溫州人,在法國的有些溫州籍華僑甚至覺得,在巴黎和在溫州是一樣的,沒覺得是在國外,因為大家講的依然是溫州話。”邵占維說。
盡管市長職務前還有個“代”字,但看來邵占維已很熟悉溫州的僑情了:在海外的溫州人超過六十萬,這還不包括港澳臺的二十多萬。邵占維告訴記者:溫州華僑的特點,一是總體上年齡比較輕,大部分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出去的;二是溫州人非常團結,華僑的鄉情觀念非常重;三是大部分溫州的華僑同溫州有很多經貿聯系,溫州的溫州人跟海外的溫州人互動默契。
“過去,很多的溫州產品都是通過溫州華僑帶出國的。”來自浙江寧波的邵占維對溫州的了解已經超出記者這個不在溫州的溫州人了,“現在出現的新現象是,已經融入居住國的溫州華僑,開始代理很多國外的知名品牌,特別是將國外的高端品牌帶到溫州來,這不僅帶動溫州的經濟發展,也帶動溫州制造業水平和產業層次的提升。”
說起時下熱議的溫州加大利用外資力度的情況,邵占維的話仍不離“溫州人”:“溫州的地方產業不同于其他地方,溫州不是單一利用外資,溫州的經濟特點是以貿促商,如加工貿易就很少,都是一般貿易,這是溫州人的優勢。去年,溫州的出口達到八十億美元,今年預計將超出一百億美元,并要形成一個國際營銷網,這也是溫州人的看家本領。”
遍布國內和世界各地的“溫州人”已成為溫州發展經濟的獨特“品牌”。邵占維表示,這對于溫州下一步的發展非常有利。“只要規劃好,溫州不愁沒有投資方,海外的溫州人,中國各地的溫州還有本地的溫州人,都有很強的投資意識。”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