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類鉆木取火開始,碳基燃料就和文明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蒸汽時代的煤炭到電氣時代的石油,這些傳統碳基能源對人類社會的進步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當然,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整個生態系統也為之付出了相應的代價:自工業革命以來,由于大規模使用碳基燃料,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上升了40%,如果聽任這一趨勢發展下去,到2100年時,全球氣溫將上升1.8到4攝氏度。
面對全球變暖這一世界性問題,英國開出“藥方”是:發展低碳經濟。英國認為發展高效的低碳技術并進行全球推廣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英國能源與環境變化部6月26日發表的題為《通向哥本哈根之路》的報告稱,低碳經濟對英國和全世界都有益處。
英國認為,低碳經濟不僅關系到氣候變化的長久大計,也是擺脫當前經濟衰退的一劑良藥。在英國,低碳經濟及相關產業每年能創造超過1000億英鎊的產值,并為88萬人創造就業機會。低碳產業已經成了英國經濟新的增長點,為了種好這棵“搖錢樹”,在2009年度的財政預算中,英國政府在低碳經濟相關產業中額外追加了104億英鎊以促進其發展,而其重點又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
發展新能源
今年4月,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公布碳預算的國家。財政大臣阿利斯泰爾·達林在公布財政預算的同時,也宣布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碳預算。而要完成這項特殊的預算,低碳的綠色能源推廣是重要一環。根據計劃,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應中要占15%,其中30%的電力來自可再生能源,相應溫室氣體排放要降低20%,石油需求降低7%。新能源推廣是完成任務的關鍵,而風能利用是英國新能源利用中的一大重點。
英國是一個風力資源豐富的國家。英國第一個海上風力發電站2000年12月獲準建設,經過近10年的發展,英國已成為全球擁有海上風力發電站最多、總裝機容量最大的國家。目前英國來自岸上及海上風力發電站的電量足夠供應150萬家庭使用。其中,海上風力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20%。目前還有5所在建發電站,到2009年末可以使總裝機容量增加到80億瓦。此外,據英國風能協會發布的一份報告稱,未來10年英國計劃再增加250億瓦的海上風能發電設備,到2020年,英國風力發電總量預計將達330億瓦。這意味著英國計劃建成的海上風力發電能力幾乎要占到全球市場的一半。為了到2020年實現歐盟所定下的再生能源目標,英國政府計劃將陸上風電場的發電量增加到目前的六倍。
英國風能協會經濟學和市場主管戈登·埃奇對本刊記者說:“對于新能源項目來說,在其發展前期來自政府的支持非常重要,英國政府在前期就給予企業很多政策上的支持和經濟上的補貼。新能源在中國的發展前景非常廣闊,我知道在上海要建一個海上風力發電站,香港也要來一個,我們和中國可以有很好的合作。”
向世界推廣新模式
英國正在著力將“低碳經濟模式”向全世界推廣。英國首相布朗6月26日發表演講說,發展中國家不應再延續發達國家歷史上的那種高能耗的發展模式,因為舊模式帶來了巨大的環境成本,發展中國家可以考慮發展低碳經濟的新模式。
英國認為,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向低碳經濟轉型是現實需要,因為發展中國家更容易受到干旱和洪水的影響,應對手段也相對匱乏。因此,發展中國家對實施低碳經濟以抑制氣候變化有著更緊迫的需求。
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發展高效的低碳技術并進行全球推廣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英國會與發展中國家分享低碳技術。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問題上發展中國家情況各不相同,差別很大,因此推行低碳經濟也會遇到各種困難。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英國提議發達國家應該給發展中國家盡可能多的技術和財政支持。其中包括到2020年時發達國家共同建立一筆基金,以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
轉變生活方式
英國正在運用多種手段引導人們向低碳節能的生活方式轉變。例如英國要求所有新蓋房屋在2016年達到零碳排放。《通向哥本哈根之路》報告稱,建筑節能是執行低碳經濟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比如簡單地給窗子換上雙層玻璃,這個舉動就能每年省下80鎊的能源費用。
布朗首相多次公開呼吁政府官員購買使用環保汽車。一些綠色組織在促進全社會養成節能習慣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以多種方式提供和傳播低碳經濟信息與知識,并提供有針對性的意見和指引,循序漸進地改變英國人的生活方式。記者在英國的街頭接到過不少算經濟賬的公益廣告:“充電器不用時拔下插頭每年能節約30鎊,用多少熱水就燒多少每年能節約25鎊,換個節能燈每年能省60鎊”。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