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0月22日電 綜合報道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干事巴拉迪21日稱,伊朗與主要國家關于鈾供應問題的談判取得一定成果,各方同意就他提出的一份協議草案進行審查。
美國、俄羅斯、法國和伊朗代表在維也納舉行的磋商于當地時間21日中午結束,這次為期兩天半的磋商未能達成最終協議,但同意就巴拉迪提出的草案可行性進行審查。而巴拉迪希望各方能于23日前就方案達成一致。
根據巴拉迪提出的方案,伊朗不自行生產研究用核反應堆所需的純度更高的濃縮鈾,其研究用核反應堆所需的核燃料組件在其他國家生產。俄羅斯核工業官員告訴英國廣播公司,這項協議計劃讓伊朗把80%的濃縮鈾出口到俄加工,然后再運到法國。
據悉,國際原子能機構一直試圖勸說伊朗允許其大多數鈾元素被運往國外進一步加工,然后再運回國,用于民用研究的核反應堆。
巴拉迪表示對協議草案充滿信心,認為會談是富有建設性的。他表示非常希望大家能夠把眼界放開點,看到這項協議有可能會為伊朗與國際社會全面恢復正常關系打開一條通道。
伊朗首席談判代表、伊朗駐國際原子能機構特使蘇丹尼耶尚未對這一出口計劃發表正式評論。不過,他說伊方要仔細研究協議文本,然后再回來反應意見和建議,以便最終找到解決辦法。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說,伊朗如果想要解決國際社會對其核計劃的極大擔憂,它就必須立即對這項協議采取行動。
19日,伊朗與俄羅斯、美國和法國在維也納開始會談,有關提議已在10月1日日內瓦的會議上得到“原則”通過。但后來伊朗稱不同意限制鈾濃縮,并警告所達成的協議不能將法國包括進來,之后談判一度陷入停滯。后來在各方協調下,談判于21日恢復進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